[发明专利]一种污染土壤遗传毒性的原位检测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96428.1 | 申请日: | 2012-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050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25 |
发明(设计)人: | 李广贺;宋一之;姜博;张旭;黄巍;田思聪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Q1/02 | 分类号: | C12Q1/02;C12R1/01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 | 代理人: | 贾玉健 |
地址: | 100084 北京市海淀区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污染土壤遗传毒性的原位检测方法,土壤样品不需固液萃取和分离,而直接利用检测遗传毒性的生物传感细胞进行检测,首先将生物传感细胞接种至新鲜培养基培养,使其达到对数增长期,得到细胞悬浊液;然后称取预设质量的土样风干、研磨后,与预设体积的去离子水混合,制备土壤样品悬浊液;随后将细胞悬浮液与土壤样品悬浊液混合,读取并记录混合液的化学发光值;最后定义诱导倍数(IR)=某一时刻污染土样的发光强度/相同时刻阴性对照土样的发光强度;若IR>1,则该土壤样品具有遗传毒性;本方法能降低土壤样品遗传毒性评价的不确定性、减少成本,更准确的评价土壤介质的真实毒性、并且可以将污染物的暴露途径与其毒性相关联,具有很大的科学和应用价值。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污染 土壤 遗传 毒性 原位 检测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污染土壤遗传毒性的原位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土壤样品不需固液萃取和分离,而直接利用检测遗传毒性的生物传感细胞进行检测,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生物传感细胞的培养与准备:将生物传感细胞接种至新鲜培养基培养,使其达到对数增长期,得到细胞悬浊液;步骤2:土壤样品的准备:将土壤样品风干、研磨过10目筛后,称取预设质量的样品,与预设体积的去离子水混合,制备土壤样品悬浊液;步骤3:样品遗传毒性测试:将步骤1中制备的细胞悬浮液与步骤2制备的土壤样品悬浊液混合,使用能够读取化学发光的发光检测仪或多功能酶标仪,每隔5‑30min读取并记录混合液的化学发光值lum;步骤4:数据处理:对于待测土壤样品,定义诱导倍数(IR)=某一时刻污染土样的发光强度/相同时刻阴性对照土样的发光强度;若显著性检验IR>1,则认为该土壤样品具有遗传毒性;在相同剂量下,IR越高,土壤样品的遗传毒性越强;在相同IR下,称取的土壤剂量越小,土壤样品的遗传毒性越强。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210096428.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