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铝合金连杆的反重力挤压铸造装置及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11189.2 | 申请日: | 2012-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152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1 |
发明(设计)人: | 姜银方;龙昆;姜文帆;戴亚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 |
主分类号: | B22D18/04 | 分类号: | B22D18/04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汪旭东 |
地址: | 21201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反重力挤压铸造工艺制造铝合金连杆的方法及模具,具体说是一种裂解型铝连杆的制造方法与模具,其技术方案是预先在模具内置入适合的箔材,铝熔液以挤压浇注式充型,通过分流锥对的分流与控制,铝液自下而上进入型腔,箔材两侧液面同步上升,使连杆铸件内形成裂解界面。所述模具上设置丝杠机构,调节连杆体型腔与连杆盖型腔对合面之间的间隙,便于放置与更换箔材。用本发明的装置和方法保证连杆铸造时形成的裂解界面在其大头预断区之内,避免连杆在后续裂解加工过程中出现裂纹分叉或裂解面偏移等缺陷,使铸件无卷气,无冷隔、无欠浇、组织紧密、可以进行热处理,其力学性能和机械性能显著提高。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铝合金 连杆 重力 挤压 铸造 装置 制造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铝合金连杆的反重力挤压铸造装置,其特征是:包括下模一(4)、下模二(20)、上模二(16)、上模一(6)、上模架(5)、下模架(3)、分流锥(27)、卡环(34)、浇口套(26)、液料缸(23)、压头(24)、丝杠(19)、拉杆(2)、顶杆(7)、上模压板(14)、下模垫板(1)、模柄(11);模具型腔由连杆体型腔(29)和连杆盖型腔(22)构成,在连杆体型腔(29)和连杆盖型腔(22)垂直对合面处设置相互配合的凸台面与凹腔结构,凸台面高度略小于凹腔深度0.02~0.25㎜,合模时凸台面与凹腔结构配合,使嵌套在上模架(5)内的上模一(4)与上模二(16)精确定位,使嵌套在下模架(3)内的下模一(20)与下模二(16)精确定位,合模后凸台面与凹腔构成的间隙用于放置箔材;下模架(3)与上模架(5)两侧设置楔形槽,楔形块(33)嵌入安装在楔形槽内,并由螺钉固定在下模架(3)上,楔形块外缘侧装配有卷轮(35);在靠近连杆盖型腔(22)的下模垫板(1)末端设置丝杠(19),通过调节丝杆(19)将上模二(16)与下模二(20)组成的连杆盖型腔(22)沿丝杆(19)轴线方向移动,改变两型腔对合面之间的间距(13);在连杆体型腔(29)与连杆盖型腔(22)的垂直分型面下部安装液料缸(23),所述液料缸(23)为无顶无底的圆柱形筒状结构,其顶部用浇口套(26)将液料室(25)连通压室(25),底部配合钢制的圆柱压头(24);压室(25)顶部安装有分流锥(27),所述分流锥(27)为圆柱台阶形柱体,由二片半圆柱体对合而成,其中半片分流锥在连杆体模腔(29)的下部,另半片分流锥(27)在连杆盖模腔(22)的下部,且位置相互对应,分流锥(27)两侧有两支独立的扇形浇道(28),分别连通连杆体模腔(29)和连杆盖模腔(22),安装时将卡环(34)嵌入分流锥(27)下部的轴颈部,经下模一(4)、下模二(20)与下模垫板(1)夹紧固定;上模压板(14)上设置脱模机构,拉杆(2)与顶杆(7)上端固定在打料板(14)上,拉杆(2)下端设有轴肩,脱模时限制打料板(14)与顶杆(2)的向上运动。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未经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210111189.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三电平双模式空间矢量过调制方法及其系统
- 下一篇:汽车继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