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协同控制氮氧化物生成的复合炉拱和复合二次风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32143.9 | 申请日: | 2012-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793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9 |
发明(设计)人: | 赵钦新;张吉虎;李钰鑫;王云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F23M5/06 | 分类号: | F23M5/06;F23L9/00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 | 代理人: | 弋才富 |
地址: | 710049***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协同控制氮氧化物生成的复合炉拱和复合二次风结构,通过将前拱水冷壁凸入炉膛,和耐火前拱形成空腔,在前拱喉口处设有引射器引射挥发分,在后拱喉口处设有复合二次风装置,所述的引射器喷口与后拱二次风水平喷口水平间隔相对设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将挥发分从前拱炉墙和前拱水冷壁之间的空腔中引出,与高温烟气中的NOX反应,同时能在深度脱除NOX时实现高温喷氨,从而实现复合前拱和引射器的燃料分级燃烧、复合二次风空气分级燃烧和挥发分再燃的主动协同脱除NOX的技术集成,将显著降低链条炉排锅炉或采用相近原理的层燃炉的NOX排放水平,实现工业层燃锅炉的NOX达标排放。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协同 控制 氧化物 生成 复合 二次 结构 | ||
【主权项】:
一种协同控制氮氧化物生成的复合炉拱和复合二次风结构,包括前拱(1)和后拱(3),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拱(1)的水冷壁(1‑2)向炉膛内部凸出使之与前拱炉墙(1‑1)之间形成一空腔(1‑4),在空腔(1‑4)的上部出口处装有引射器(1‑3)。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210132143.9/,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