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分离泮托拉唑和泰托拉唑药物消旋体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57810.9 | 申请日: | 2012-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039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发明(设计)人: | 关瑾;阎峰;石爽;王思林;牛秋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化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25B7/00 | 分类号: | C25B7/00 |
代理公司: | 沈阳技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21205 | 代理人: | 张志刚 |
地址: | 110142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分离泮托拉唑和泰托拉唑药物消旋体的方法,涉及一种分离拉唑类药物的方法,该方法以Cu(Ⅱ)和L-组氨酸作手性选择剂,磷酸氢二钠为背景电解液,运用配体交换毛细管电泳法,使Cu(Ⅱ)、L-组氨酸和拉唑药物消旋体形成三元配合物,然后通过毛细管电泳仪使对映体实现分离,其运用配体交换毛细管电泳法分离两个拉唑类药物消旋体,所用的手性选择剂是Cu(Ⅱ)和L-组氨酸;本发明分离效率高、操作简单,包括处理样品、准备仪器和进样三个环节;手性选择剂价廉易得且样品和试剂用量少;背景电解质不含有机溶剂,成本低且对环境污染小。可用于此类拉唑药物的体内分析和产品光学纯度检测,同时也为研发此类手性药物提供技术支持与保障。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离 泮托拉唑 泰托拉唑 药物 消旋体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分离泮托拉唑和泰托拉唑药物消旋体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该方法以Cu(Ⅱ)和L‑组氨酸作手性选择剂,磷酸氢二钠为背景电解液,运用配体交换毛细管电泳法,使Cu(Ⅱ)、L‑组氨酸和拉唑药物消旋体形成三元配合物,然后通过毛细管电泳仪使消旋体实现分离,其运用配体交换毛细管电泳法分离两个拉唑类药物消旋体,所用的手性选择剂是Cu(Ⅱ)和L‑组氨酸;其具体分离步骤如下:a.样品和运行缓冲液的配置:样品储备溶液的配置,分别精密称取泮托拉唑和泰妥拉唑样品粉末10 mg,置10 mL棕色容量瓶中,以甲醇溶解并定容至刻度,摇匀,得各样品浓度均为1 mg/mL的储备液,‑20 oC冰箱保存;样品供试溶液的配制,精密量取各样品储备液1 mL分别至10 mL棕色容量瓶中,以甲醇定容至刻度,摇匀,得100 μg/mL供试液,4 oC冰箱保存;运行缓冲液1的配制,依次称取磷酸二氢钠、醋酸铜和L‑组氨酸0.0195 g、0.040 g、0.0620 g置于50 mL烧杯,加25 mL二次蒸馏水溶解,用0.1 mol/L氢氧化钠溶液和10%磷酸调至pH 5.0,即得运行缓冲液,经0.45 μm微孔滤膜过滤后备用;运行缓冲液2的配制,依次称取磷酸二氢钠、醋酸铜和L‑组氨酸0.0195 g、0.060 g、0.0932 g置于50 mL烧杯,加25 mL二次蒸馏水溶解,用0.1 mol/L氢氧化钠溶液和10%磷酸调至pH 5.0,即得运行缓冲液,经0.45 μm微孔滤膜过滤后备用;b.仪器准备:分离过程在石英毛细管中进行,选取内径50 μm的毛细管,截取一段长度53 cm,在距端口8 cm处除去毛细管的聚酰亚胺层得到检测窗口,新的毛细管在使用前需冲洗和活化,连续分析时,每次分析前依次用依次0.1 mol/LNaOH、二次蒸馏水和运行缓冲液各冲洗10 min;c. 设置分离条件:泮托拉唑:分离电压10 kV,检测波长 290 nm;泰妥拉唑:分离电压10 kV,检测波长 306 nm;d. 进样: 进样高度10 cm,进样时间10 s,正极进样负极检测,进样间用运行缓冲液冲柱5 min,然后进行下一次进样。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化工大学,未经沈阳化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210157810.9/,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