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纯度不对称二烷基次膦酸的合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60768.6 | 申请日: | 2012-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902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26 |
发明(设计)人: | 王俊莲;徐盛明;李晶;李林艳;徐刚;王学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F9/30 | 分类号: | C07F9/30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陈波 |
地址: | 100084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有机磷化合物合成技术领域的一种高纯度不对称二烷基次膦酸的合成方法。该合成方法首先利用次膦酸与大位阻单烯烃的自由基进行加成反应,合成单烷基次膦酸;然后加入小位阻单烯烃,再次进行自由基加成反应,生成不对称二烷基次膦酸。所得产物经水、碱溶液、酸溶液和饱和盐水洗涤,干燥,过滤,再经减压蒸馏或旋转蒸发除去未反应的烯烃,得到高纯度的不对称二烷基次膦酸。本发明的合成方法操作简便,反应条件温和,易于实施;产率高,适合规模化大生产;且产物纯化简单,产物纯度高。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纯度 不对称 烷基 次膦酸 合成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高纯度不对称二烷基次膦酸的合成方法,所述的不对称二烷基次膦酸结构式如通式(Ⅰ),
其中,R1和R2均为碳原子数在2-20之间的烷基或环烷基;R3为H或CH3;R4为碳原子数在1-20之间的烷基或环烷基;其特征在于,合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次磷酸钠、酸、大位阻单烯烃、引发剂按比例置入装有搅拌、可加热的密闭反应釜中,于40-200℃反应1-100小时,其间或补加引发剂;其中大位阻单烯烃和次磷酸钠的摩尔比大于等于1,优选2~4,酸和次磷酸钠的摩尔比大于1,优选1.2~3,引发剂总量和次磷酸钠的摩尔比为0.05~10;(2)将步骤(1)所得产物溶解于有机溶剂中,先用水洗,然后用碱溶液与生成的单烷基次膦酸反应,若生成的单烷基次膦酸盐溶于水相或部分溶于水相并在水相与有机相之间形成第三相,则分出水相及中间相,用酸溶液中和至酸性,再用有机溶剂萃取,得到的富含单烷基次膦酸的有机相经饱和盐水洗涤,干燥剂干燥,过滤,有机溶剂经减压蒸馏或是用旋转蒸发仪去除,得到单烷基次膦酸;若生成的单烷基次膦酸盐溶于有机相或部分溶于有机相并在有机相与水相之间形成第三相,则弃去水相,有机相经酸溶液酸化、饱和盐水洗涤、干燥剂干燥后,过滤,有机溶剂和多余的大位阻单烯烃经减压蒸馏或是用旋转蒸发仪去除,得到单烷基次膦酸;或者大位阻单烯烃不除去,作为下一步反应的溶剂;(3)将单烷基次膦酸、酸、小位阻单烯烃和引发剂按比例置入同步骤(1)的密闭反应釜中,于40-200℃反应1-100小时,其间或补加引发剂;其中小位阻单烯烃和单烷基次膦酸的摩尔比大于1,优选1~2.5,酸和单烷基次膦酸的摩尔比为0~10,引发剂总量和单烷基次膦酸的摩尔比为0.05~10;(4)将步骤(3)所得产物溶解于有机溶剂中,依次用水、碱溶液、酸溶液、饱和盐水洗涤,干燥剂干燥,过滤,有机溶剂和多余的烯烃减压蒸馏或是用旋转蒸发仪去除,即得到不对称二烷基次膦酸。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210160768.6/,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