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硅通孔”TSV-Cu结构工艺残余应力的测试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210310455.4 申请日: 2012-08-28
公开(公告)号: CN102818765A 公开(公告)日: 2012-12-12
发明(设计)人: 秦飞;武伟;安彤;夏国峰;刘程艳;于大全;万里兮 申请(专利权)人: 北京工业大学
主分类号: G01N19/00 分类号: G01N19/00;G01L5/00
代理公司: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3 代理人: 魏聿珠
地址: 100124 ***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一种用于“硅通孔”TSV-Cu结构工艺残余应力的测试方法,属于电子信息技术领域。用压头向下对实验试样中硅通孔中的铜柱进行挤压,同时记录压头向下作用时的位移和压力F,获得压力F和位移曲线,得到压力F下降时的门槛值,并将压力F的门槛值代入压力和界面切应力转换公式中,便得到镀铜工艺制作的硅通孔结构TSV-Cu中铜和硅界面处发生滑移时的切应力门槛值τ0;由切应力门槛值τ0计算得到本发明所需要测量的“硅通孔”TSV-Cu残余应力。本发明最大程度保持试样的完整性,不对试样进行切割等影响残余应力释放的操作,测试结果更加精确,同时残余应力的计算方法简单可靠,可以直观的判断残余应力的正负。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用于 硅通孔 tsv cu 结构 工艺 残余 应力 测试 方法
【主权项】:
一种用于“硅通孔”TSV‑Cu结构工艺残余应力的测试方法,所述方法基于的实验装置包括压头(1),实验试样(2),试样载台(3),铂金电加热片(4)四部分组成;其中试样载台(3)上开有一个通孔,且直径要比试样(2)中硅通孔的直径要大;试样载台(3)在最下方,实验试样(2)放置在试样载台(3)上并将实验试样(2)中的铜柱同试样载台(3)中的孔洞对中,铂金电加热片(4)共四片位于实验试样(2)中上表面硅通孔的四周;压头(1)位于实验试样(2)的上方,从上往下对实验试样中的铜柱进行挤压;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下步骤:S1:用压头(1)向下对实验试样(2)中硅通孔中的铜柱进行挤压,同时记录压头(1)向下作用时的位移和压力F,获得压力F和位移曲线,得到压力F下降时的门槛值,并将压力F的门槛值代入压力和界面切应力转换公式(1)中,便得到镀铜工艺制作的硅通孔结构TSV‑Cu中铜和硅界面处发生滑移时的切应力门槛值τ0; τ 0 F 2 πrt - - - ( 1 ) 式(1)中,F为压头压力,r为硅通孔TSV中孔的半径,t为实验试样的厚度;在加载过程中,采用加载速度为0.1mm/min的缓慢加载方式;同时采用铂金电加热片(4)给试样进行加热,加载精度为1K,促使铜和硅的界面处发生扩散滑移;S2:TSV‑Cu结构工艺残余应力计算方法;根据公式(2): σ R = τ 0 2 π 3 ( λ h ) 3 - - - ( 2 ) 其中σR为结构中铜和硅界面上作用的正应力,即此实验需要测量的“硅通孔”TSV‑Cu残余应力;τ0为第一步中测得的铜和硅界面处发生滑移时的切应力门槛 值;λ和h为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测得的铜和硅界面粗糙度系数,其中λ为界面粗糙度的波长,h为界面粗糙度波峰和波谷见的距离。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工业大学,未经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210310455.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