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球化处理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76119.X | 申请日: | 2012-10-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515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2 |
发明(设计)人: | 刘年路;刘昌晨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万路科技有限公司;刘年路;刘昌晨 |
主分类号: | C22C33/10 | 分类号: | C22C33/10;C21C1/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450 天津市滨***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产球墨铸铁的球化处理方法。将熔制好的含Mg≤20%、含Si≤65%和含RE≤3%的稀土镁硅铁球化剂合金液注入到矩形钢管内凝固冷却;采用覆盖包盖的球化处理包包内底部砌筑的耐火砖及楔形塞块将外衬矩形钢管的整体稀土镁硅铁球化剂固定在球化包内,采用冲入包内法球化处理;控制球化反应的时间精确,在球化处理过程及浇注过程铁水降温少,球化处理后Mg、RE和Si的吸收率高,球化反应结束15分钟后不出现球化衰退,改善了球化剂制作过程及使用过程的生产环境,显著降低生产成本并提高产品质量。与稀土元素RE含量在2~8%的传统稀土镁硅铁球化剂比较,采用本工艺进行球化处理实现了稀土元素RE的用量降低50~75%。 | ||
搜索关键词: | 处理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关于生产球墨铸铁的球化处理方法,其特征的第一部分是球化剂:将熔制好的含Mg≤20%、含Si≤65%和含RE≤3%的稀土镁硅铁球化剂合金液注入到矩形钢管内凝固冷却,在冲入球化剂合金液的组合排列的矩形钢管之间增设冷却铁并设置球化剂合金液上盖铁板;其特征的第二部分是覆盖包盖的球化处理包:在球化包(1)的底部边缘处垂直砌筑有第一耐火砖(6),与其比邻水平砌筑有凸形耐火砖(5),凸形耐火砖(5)的另一端垂直砌筑有第二耐火砖(8),紧贴着第二耐火砖(8)砌筑的第三耐火砖(9)和第四耐火砖(10)均水平砌筑在第二耐火砖(8)和球化包(1)包壁之间,第三耐火砖(9)重叠砌筑在第四耐火砖(10)之上,在球化包(1)的上端设置有覆盖包盖,覆盖包盖分为安装U形浇口杯的半个包盖(12)及可以打开旋转的半个包盖(15)两部分,在安装U型浇口杯的半个包盖(12)上的U形浇口杯(11)是活动的,安装的U形浇口杯(11)为冲入铁水和浇注铁水的进出口,U形浇口杯(11)是以铁板及钢筋为骨架外衬耐火材料,安装U形浇口杯的半个包盖(12)与包盖固定套管(22)焊接成为一体,可以打开旋转的半个包盖(15)与包盖旋转套管(23)焊接成为一体,转动轴(13)经过包盖固定套管(22)及包盖旋转套管(23)将安装U形浇口杯的半个包盖(12)及可以打开旋转的半个包盖(15)组合为一个整体,在可以打开旋转的半个包盖(15)上设有通孔,在通孔上焊接有导向套管(16),纸质空心套管(14)的一端被联结套管(17)上的紧固螺栓(18)固定后插入导向套管(16),在安装U形浇口杯的半个包盖(12)上设置有第一紧固套管(19),可以打开旋转的半个包盖(15)上设置有第二固定套管(20),在安装U形浇口杯的半个包盖(12)上焊接有包盖定位轴(25),通过焊接在球化包(1)上端的包盖定位套管(24)将安装U形浇口杯的半个包盖(12)固定,短轴(21)穿过第二固定套管(20)和第一固定套管(19)将可以打开旋转的半个包盖(15)固定,将修筑好的球化处理包及覆盖包盖烘干后用于球化处理;其球化处理步骤如下:a、打开旋转的半个包盖(15),将外衬矩形钢管的整体稀土镁硅铁球化剂(2)放入球化包(1)内紧贴第二耐火砖(8)的位置后,将耐火砖材料制成的第一楔形塞块(3)放入紧贴整体稀土镁硅铁球化剂(2),将耐火砖材料制成的第二楔形塞块(4)插入第一楔形塞块(3)和第一耐火砖(6)之间推紧,铸铁或钢的材质制作的上盖板(7)放在外衬矩形钢管的整体稀土镁硅铁球化剂(2)之上;b、在球化包(1)内投入硅铁孕育剂;c、关闭旋转的半个包盖(15),在导向套管(16)上插入具有联结套管(17)及紧固螺栓(18)的纸质空心套管(14);d、铁水由U形浇口杯(11)冲入球化包(1)进行球化反应;e、待纸质空心套管(14)移动浮起冲入的铁水达到预定的铁水高度停止冲入铁水;f、球化反应结束补入余量铁水,打开旋转的半个包盖(15);g、扒渣后采用加入量0.1%粒度≤5mm成分为Mg3‑6%、RE1‑2%、40‑50%Si的复合孕育剂覆盖铁水,关闭旋转的半个包盖(15)并用短轴(21)插入第一固定套管(19)锁紧。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万路科技有限公司;刘年路;刘昌晨,未经天津市万路科技有限公司;刘年路;刘昌晨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210376119.X/,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抗静电涤纶纤维及其生产方法
- 下一篇:一种风光节能自供式电动汽车动力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