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小型围隔中华绒螯蟹养殖技术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91039.1 | 申请日: | 2012-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191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13 |
发明(设计)人: | 陆全平;彭刚;严维辉;李佳佳;郝忱;刘国兴;王天乐;唐建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61/00 | 分类号: | A01K6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17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小型围隔中华绒螯蟹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围隔形状、围隔安装、打桩沉箱、清野消毒、移栽水草、投放螺蛳、升箱放养、饲料投喂等。本发明既能在养殖现场开展小水体养殖试验,提供相同的养殖自然条件及生产环境平行组,又能保证养殖中华绒螯蟹正常蜕壳生长,保障养殖试验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小型 中华 绒螯蟹 养殖 技术 | ||
【主权项】:
一种小型围隔中华绒螯蟹养殖技术。其特征包括以下步骤:(1)围隔形状:形状为正方形,边长10m,高度1.8m,无底,上沿两边缝制有宽度30cm、厚度1mm的硬质塑料布,四角各留有铁环一只,中间每隔2m同样留有一只铁环。(2)围隔安装:开挖正方形方框的沟,沟长10m、宽20cm、深20cm,把围隔带有石笼的下沿埋入沟中,并培土夯实。(3)打桩沉箱:主桩直径为:粗端15cm、细端8cm,主桩间每隔2m打上一个支桩,支桩直径为:粗端10cm、细端5cm。用铁丝从围隔上沿的铁环中穿过但不固定上沿,将围隔沉入塘底。(4)清野消毒:放养前7~10天,将生石灰化水后均匀泼洒在围隔及四周池塘中,常规用量为75~100kg/亩。(5)移栽水草:伊乐藻占60%,其他水草占40%,将伊乐藻切茎分段扦插,控制行间距2m,在伊乐藻行间搭配种植轮叶黑藻、苦草、黄丝草、金鱼藻等,全池的水草覆盖率达到60%。围隔内外种植水草品种相同。(6)投放螺蛳:每只围隔先投放15~30kg螺蛳,然后从5月~8月每月每围隔投放活螺蛳8kg。(7)升箱放养:三月底前,将围隔升起固定。筛选体质好、肢体健全、无病害的本地自育长江水系优质蟹种,规格为100‑200只/kg,投放量每只围隔放养100只。(8)饲料投喂:投喂全价颗粒料,粗蛋白含量前期为36%‑42%,中期为32%,后期为36%。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未经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210391039.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机械式自动下顶件装置
- 下一篇:新型方形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