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稀土发光纳米颗粒及其在Fe3+检测中的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1210586879.3 | 申请日: | 2012-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135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03 |
发明(设计)人: | 汪乐余;李慧;王焕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化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9K11/85 | 分类号: | C09K11/85;C09K11/02;G01N21/64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5 | 代理人: | 张水俤 |
地址: | 100029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纳米材料制备技术领域的一种水溶性聚天冬氨酸包覆的稀土发光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其在Fe3+检测中的应用。本发明通过水热法一步合成了水溶性的单分散稀土发光纳米颗粒,粒径10-20nm,大小均一,可稳定分散在水中,在254nm光激发下,发出强烈的绿光,对Fe3+具有很好的选择性且制备方法简单。制得的稀土发光纳米颗粒表面包覆有聚天冬氨酸,聚天冬氨酸在水处理方面可以吸附多种金属离子,而只有与Fe3+结合以后会导致发光猝灭,则Fe3+吸附在该稀土发光纳米颗粒表面可发明荧光猝灭,通过发光强度的前后变化即对Fe3+进行定性定量的分析。与传统的检测方法比较,该方法操作简单,背景干扰小,信号强,且具有快速准确,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成本低的特点。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稀土 发光 纳米 颗粒 及其 fe sup 检测 中的 应用 | ||
【主权项】:
一种稀土发光纳米颗粒,其特征在于,其结构为在稀土掺杂氟化物颗粒表面包覆聚天冬氨酸,聚天冬氨酸相对分子量5000‑7500,该稀土发光纳米颗粒的粒径10‑20nm,大小均一,可稳定分散在水中且均匀单分散,在254nm光激发下发绿光,对Fe3+具有选择性;所述的稀土掺杂氟化物为LaF3:Ce3+/Tb3+,粒径为10‑20nm,其中LaF3为基质材料,Ce3+的掺杂量的摩尔百分比为2‑10%,Tb3+的掺杂量的摩尔百分比为2‑10%。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化工大学,未经北京化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210586879.3/,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