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对13种致病菌的分类鉴定无效
申请号: | 201310063895.9 | 申请日: | 2013-0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173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24 |
发明(设计)人: | 杨丽君;李兆杰;宋晓华;刘玉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威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 |
主分类号: | G01N21/35 | 分类号: | G01N21/3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4205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属于对13种常见致病菌的快速分类鉴定方法,具体地说是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运算(分级聚类分析)对蜡样芽孢杆菌(B.cereus)、大肠埃希氏O157:H7(E.coliO157:H7)、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表皮葡萄球菌(S.epidermidis)、大肠杆菌(E.coli)、阪崎肠杆菌(E.sakazakii)、宋内氏志贺氏菌(S.sonnei)、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monocytogenes)、弗劳地柠檬酸杆菌(C.freunddi)、鼠伤寒沙门氏菌(S.typhimurium)、产气肠杆菌(E.aerogenes)、阴沟肠杆菌(E.cloacae)、肠炎沙门氏菌(S.enteritidis)等13种常见致病菌进行分类鉴定。方法包括13种致病菌FT-IR光谱信息数据库的建立、细菌的培养、硒化锌(ZnSe)窗片的制作、光谱采集及预处理,最后采用分级聚类分析进行结果判定。其优点在于分辨率高、快速、操作简单、成本低。 | ||
搜索关键词: | 傅立叶 变换 红外 光谱 技术 13 致病菌 分类 鉴定 | ||
【主权项】:
一种蜡样芽孢杆菌、大肠杆菌O157:H7、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阪崎肠杆菌、宋内氏志贺氏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弗劳地柠檬酸杆菌、鼠伤寒沙门氏菌、产气肠杆菌、阴沟肠杆菌及肠炎沙门氏菌等13种致病菌的分类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数据库的建立:对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ATCC12826、大肠杆菌O157:H7(Escherichia coli O157:H7)ATCC43895、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ATCC12600、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ATCC12228、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ATCC10536、阪崎肠杆菌(Enterobacter sakazakii)ATCC51329、宋内氏志贺氏菌(Shigella sonnei)ATCC25931、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ATCC19114、弗劳地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 freundii)ATCC10787、鼠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ATCC14028、产气肠杆菌(Enterobacter aerogenes)ATCC49701、阴沟肠杆菌(Enterobacter cloacae)ATCC13047、肠炎沙门氏菌(Salmonella enteritidis)CICC21482等13种标准菌株4000~600cm‑1波数范围的红外光谱依次进行如下处理:透过率‑吸光度转化、基线校正、二阶导数(平滑点数17点)、矢量归一化、导数谱‑excel数据转换,即建立了13种致病菌的红外光谱信息数据库。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威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未经威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310063895.9/,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发光大头针
- 下一篇:一种太阳能照明灯智能控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