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γ-Fe2O3@Au复合纳米粒子间接富集的NMR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83585.3 | 申请日: | 2013-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969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0 |
发明(设计)人: | 张锦胜;唐群;赖卫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昌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4/08 | 分类号: | G01N24/08;G01N33/577;G01N33/569 |
代理公司: | 南昌洪达专利事务所 36111 | 代理人: | 刘凌峰 |
地址: | 330000 江西省***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基于γ-Fe2O3@Au复合纳米粒子间接富集的NMR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方法,属于食品安全致病菌快速检测技术领域。本发明依赖于建立的可以用于食品液体样本中致病菌的核磁共振检测方法,利用1抗特异性结合目标菌,利用γ-Fe2O3@Au复合纳米材料制备2抗免疫磁珠针对性地富集1抗标记的目标菌株,利用γ-Fe2O3@Au复合纳米粒子的顺磁和超顺磁特性对核磁共振衰减信号弛豫时间的影响,检测出样本中是否含有目标致病菌。γ-Fe2O3@Au复合纳米粒子既是富集手段也是检测探针。不同的具体的对应关系为:顺磁免疫磁珠,在一定条件下显示出线性关系,即免疫磁珠含量大,样品的T2/T1值越小,在一定范围能够定量检测目标菌。该方法可以用于食品样本中有害致病菌的快速检测,从而可以作为大批待检样品的快速筛选。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fe sub au 复合 纳米 粒子 间接 富集 nmr 食源性 致病菌 快速 检测 | ||
【主权项】:
一种基于γ‑Fe2O3@Au复合纳米粒子间接富集的NMR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方法, 其特征步骤如下:1)将检测目标菌与目标菌的1抗结合形成1抗复合物;2)检测目标菌的1抗抗体,即2抗特异性免疫磁珠的制备;3)将目标菌1抗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在固相载体上的固定;4)免疫磁珠富集目标菌株,并分离:将第2步制得的2抗免疫磁珠加入到第1步结合了1抗的待检样品,充分混合震荡,抓取目标菌后通过施加外加磁场,则磁珠就汇集到磁场一边,吸走上清液则可以分离出磁珠,若待检样本中有目标菌,目标菌首先与1抗结合形成复合物,在加入2抗磁珠后,通过2抗与1抗的相互作用,从而捕获1抗复合物,被磁珠所富集,加少量无菌的去离子水则形成目标菌的磁珠悬浊液;4)将富集的磁珠悬浊液加到第3步固定了1抗的单克隆抗体的固相载体上,若存在目标菌则形成双抗夹心,用无菌的去离子水清洗,则没有抓取到目标菌的磁珠就被洗掉,若不存在目标菌,则所有磁珠都被洗掉;5)之后,用洗脱剂将固定板上的双抗夹心的磁珠洗下来,用外加磁场分离磁珠的方法,用无菌的去离子水清洗掉离子和溶剂,如果还存在磁珠就是抓到目标菌的磁珠;6)这部分磁珠,加入无菌的去离子水形成磁珠的悬浊液,进行核磁共振的弛豫时间测定,在固定场强下,无菌的去离子水的T1/T2是一个恒定值,以无菌的去离子水为空白,测得的悬浊液的弛豫时间T1/T2相比无菌的去离子水有显著降低,则说明含有磁珠,从而间接证明样本中有目标致病菌,磁珠的量与T1/T2的下降呈正比,可以通过加标定量磁珠而间接定量出目标菌的量。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昌大学,未经南昌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310083585.3/,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换档变速器的换档装置
- 下一篇:微博话题发表方法及终端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