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盘式绕组的微小型有限转角力矩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93110.2 | 申请日: | 2013-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518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2 |
发明(设计)人: | 李勇;邹继斌;徐永向;江善林;陆永平;刘彦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K26/00 | 分类号: | H02K26/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0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新型盘式绕组的微小型有限转角力矩器,本发明涉及的是驱动技术领域。它是为了解决现有的力矩电机或者力矩器峰值力矩大,一般都在数个牛米以上,不适用于轻型负载的问题。使它的方形螺线管式动子线圈能在第一间隙和第二间隙中左右自由摆动;第一扇面形永磁体、第二面形永磁体、第三扇面形永磁体和第四扇面形永磁体都为轴向充磁,第一扇面形永磁体与第二扇面形永磁体的磁极方向相反,第一扇面形永磁体与第三扇面形永磁体的磁极方向相同,第二扇面形永磁体与第四扇面形永磁体的磁极相同。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满足小型化轻量化要求的,适用于驱动轻型惯性负载的微小型有限转角力矩器。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绕组 微小 有限 转角 力矩 | ||
【主权项】:
一种新型盘式绕组的微小型有限转角力矩器,它是由方形螺线管式动子线圈(1)、第一扇面形永磁体(2)、第二扇面形永磁体(3)、第三扇面形永磁体(2‑1)、第四扇面形永磁体(3‑1)、上扇面形导磁片(4)、下扇面形导磁片(5)、第一导磁柱(6)、第二导磁柱(7)、第一支架(8)、第二支架的(9)组成;其特征在于上扇面形导磁片(4)与下扇面形导磁片(5)上下重叠相对,上扇面形导磁片(4)的两端与下扇面形导磁片(5)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导磁柱(6)、第二导磁柱(7)导磁连接;第一扇面形永磁体(2)的上端面与上扇面形导磁片(4)的下端面重叠导磁连接并设置在上扇面形导磁片(4)的的左侧,第二扇面形永磁体(3)的上端面与上扇面形导磁片(4)的下端面重叠导磁连接并设置在上扇面形导磁片(4)的的右侧,第三扇面形永磁体(2‑1)的下端面与下扇面形导磁片(5)的上端面重叠导磁连接并设置在下扇面形导磁片(5)的左侧,第四扇面形永磁体(3‑1)的上端面与下扇面形导磁片(5)的上端面重叠导磁连接并设置在下扇面形导磁片(5)的右侧,第一扇面形永磁体(2)的下端面与第三扇面形永磁体(2‑1)的上端面之间设置有第一间隙(2‑2),第二扇面形永磁体(3)的下端面与第四扇面形永磁体(3‑1)的上端面之间设置有第二间隙(3‑2);使下扇面形导磁片(5)的扇面圆心与第二支架的(9)上轴孔(9‑1)的轴心重合;方形螺线管式动子线圈(1)的左侧平边穿过第一间隙(2‑2),方形螺线管式动子线圈(1)的右侧平边穿过第二间隙(3‑2);方形螺线管式动子线圈(1)通过第一支架(8)上的转轴(8‑1)与第二支架的(9)的轴孔(9‑1)转动连接,使方形螺线管式动子线圈(1)能在第一间隙(2‑2)和第二间隙(3‑2)中左右自由摆动;所述第一扇面形永磁体(2)、第二面形永磁体(3)、第三扇面形永磁体(2‑1)和第四扇面形永磁体(3‑1)都为轴向充磁,所述第一扇面形永磁体(2)与第二扇面形永磁体(3)的磁极方向相反,第一扇面形永磁体(2)与第三扇面形永磁体(2‑1)的磁极方向相同,第二扇面形永磁体(3)与第四扇面形永磁体(3‑1)的磁极相同。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310093110.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鼻胃肠管
- 下一篇:一种新生儿无创通气固定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