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小型飞行器的质量参数综合测量平台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93103.X | 申请日: | 2013-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929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1 |
发明(设计)人: | 梁建宏;栾玉宝;张以成;王田苗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M1/12 | 分类号: | G01M1/12;G01M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永创新实专利事务所 11121 | 代理人: | 李有浩 |
地址: | 10019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型飞行器的质量参数综合测量平台,该平台中第三安装座与第四安装座固定连接;在第三安装座的套筒和导杆上连接上扭矩传感器的连接圆盘;在连接件的中心空腔内装配进第一滚珠轴承、内套圈和第二滚珠轴承并在第二滚珠轴承与第一滚珠轴承之间设有外套圈,在连接件的上部连接上轴承上端盖,在连接件的底部连接上轴承下端盖,四根连杆的上端安装在连接件的凸耳中,四根连杆的下端安装在第三安装座的凸耳中;第二安装座连接在连接轴的上板面上,三个拉压力传感器安装在第二安装座上。本发明作为间接输出型测量平台,采用三个一维的拉压力传感器和一个力矩传感器获取四维信息;通过编码器来记录四自由度测试部分的角加速度信息,实现了转动惯量大小的测量。 | ||
搜索关键词: | 小型 飞行器 质量 参数 综合 测量 平台 | ||
【主权项】:
一种小型飞行器的质量参数综合测量平台,其特征在于:该平台包括有第一拉压力传感器(10A)、第二拉压力传感器(10B)、第三拉压力传感器(10C)、扭矩传感器(10D)、第一万向节(11A)、第二万向节(11B)、第三万向节(11C)、第一安装座(1)、第二安装座(2)、第三安装座(3)、角加速度测量组件、连接件(5)、第一连接杆(6A)、第二连接杆(6B)、第三连接杆(6C)、第四连接杆(6D)、连接轴(7)、第一滚珠轴承(8A)、第二滚珠轴承(8B)、外套圈(8C)和内套圈(8D);所述包括有第四安装座(4)、第三滚珠轴承(8E)、第一支撑板(91)、第二支撑板(92)、转动件(93)、编码器(94)、以及套接在第一支撑板(91)与第四安装座(4)之间的四根带有套筒的支撑杆、以及用于支撑起第四安装座(4)的四根立柱;所述四根带有套筒的支撑杆是指第一支撑杆(13A)、第二支撑杆(13B)、第三支撑杆(13C)、第四支撑杆(13D);所述四根立柱是指第一立柱(12A)、第二立柱(12B)、第三立柱(12C)、第四立柱(12D);第一安装座(1)的第一螺纹孔(1A)内安装有第一万向节(11A)的上连接轴,第一万向节(11A)的下连接轴与第一拉压力传感器(10A)连接;第一拉压力传感器(10A)的底部通过螺钉固定在第二安装座(2)上;第一安装座(1)的第二螺纹孔(1B)内安装有第二万向节(11B)的上连接轴,第二万向节(11B)的下连接轴与第二拉压力传感器(10B)连接;第二拉压力传感器(10B)的底部通过螺钉固定在第二安装座(2)上;第一安装座(1)的第三螺纹孔(1C)内安装有第三万向节(11C)的上连接轴,第三万向节(11C)的下连接轴与第三拉压力传感器(10C)连接;第三拉压力传感器(10C)的底部通过螺钉固定在第二安装座(2)上;第二安装座(2)的下板面上固定安装有连接轴(7)的轴端盖;第三安装座(3)包括有一个底盘座(39)、第一导杆(31)、第二导杆(32)、第三导杆(33)、第四导杆(34)、第一套筒(35)、第二套筒(36)、第三套筒(37)、第四套筒(38);底盘座(39)的板面上设有四个第二通孔(395)和四个沉头孔(396);通过在第二通孔(395)中置入第一螺钉(397)实现将底盘座(39)与转动件(93)的上板面固定安装;所述的沉头孔(396)用于放置导杆的一端,同理可得,第一导杆(31)的下端置于第一沉头孔中,第二导杆(32)的下端置于第二沉头孔中,第三导杆(33)的下端置于第三沉头孔中,第四导杆(34)的下端置于第四沉头孔中;底盘座(39)的四个侧板面上分别设有第一凸耳(391)、第二凸耳(392)、第三凸耳(393)、第四凸耳(394);第一凸耳(391)上连接有第一连接杆(6A)的下端;第二凸耳(392)上连接有第二连接杆(6B)的下端;第三凸耳(393)上连接有第三连接杆(6C)的下端;第四凸耳(394)上连接有第四连接杆(6D)的下端;第一导杆(31)上套接有第一套筒(35),第二导杆(32)上套接有第二套筒(36),第三导杆(33)上套接有第三套筒(37),第四导杆(34)上套接有第四套 筒(38);第一套筒(35)、第二套筒(36)、第三套筒(37)和第四套筒(38)分别置于扭矩传感器(10D)的连接圆盘(10D‑2)上的第四通孔(10D‑3)中;连接件(5)的中部为中心空腔(55);连接件(5)的四个侧板面上分别设有第五凸耳(51)、第六凸耳(52)、第七凸耳(53)、第八凸耳(54);第五凸耳(51)上连接有第一连接杆(6A)的上端;第六凸耳(52)上连接有第二连接杆(6B)的上端;第七凸耳(53)上连接有第三连接杆(6C)的上端;第八凸耳(54)上连接有第四连接杆(6D)的上端;连接件(5)的中心空腔(55)内从下至上安装有第一滚珠轴承(8A)、外套圈(8C)和第二滚珠轴承(8B);第一滚珠轴承(8A)、内套圈(8D)和第二滚珠轴承(8B)套接在连接轴(7)的轴承段(71)上;连接件(5)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轴承上端盖(7A),连接件(5)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轴承下端盖(7B);连接轴(7)的上板面(74)上设有螺纹孔,通过在螺纹孔中放置螺钉实现连接轴(7)与第二安装座(2)的固定连接;连接轴(7)的轴承段(71)上从上至下套接有第二滚珠轴承(8B)、内套圈(8D)和第一滚珠轴承(8A);第二滚珠轴承(8B)与第一滚珠轴承(8A)之间设有外套圈(8C);连接轴(7)的连接头(72)上设有第四螺纹孔(73),通过在第四螺纹孔(73)中放置螺栓(7C)实现连接轴(7)与扭矩传感器(10D)的U形槽端连接;螺栓(7C)一端穿过第四螺纹孔(73)、扭矩传感器(10D)的U形槽(10D‑1)上的第三通孔(10D‑4)后,用螺母(7D)拧紧;角加速度测量组件中的转动件(93)的上板面与第三安装座(3)固定安装,转动件(93)的下板面上设有盲孔(932),该盲孔(932)内安装有锁紧钉(96),锁紧钉(96)套接在联轴器(95)的一端上,联轴器(95)的另一端套接在编码器(94)的输出轴上;转动件(93)的轴承段(933)上套接有第三滚珠轴承(8E)的内套圈(8E‑2);第三滚珠轴承(8E)置于第四安装座(4)的中心通孔(45)内,且通过轴承挡圈(41)抵挡第三滚珠轴承(8E)从第四安装座(4)的中心通孔(45)中滑落;第三滚珠轴承(8E)的外套圈(8E‑1)与第四安装座(4)的内壁(46)紧配合;角加速度测量组件中的第四安装座(4)的安装板面(47)第一方面通过第五通孔(42)来安装第一立柱(12A)、第二立柱(12B)、第三立柱(12C)、第四立柱(12D);第二方面通过第六通孔(43)来安装第一支撑杆(13A)、第二支撑杆(13B)、第三支撑杆(13C)、第四支撑杆(13D);第三方面通过第一螺纹孔(44)中螺纹连接第二螺钉(923)来实现第二支撑板(92)与第四安装座(4)的固定安装;第一支撑板(91)的中心设有中心通孔(911),该中心通孔(911)用于编码器(94)的连接轴穿过;第二支撑板(92)的中心是中心通孔(921),该中心通孔(921)用于转动件(93)穿过;第二支撑板(92)的板面上设有四个第七通孔(922),该第七通孔(922)用于第二螺钉(923)穿过。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310193103.X/,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在碳化硅中具有改进的击穿电压的双极结晶体管
- 下一篇:多用组合式家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