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猴头菇的栽培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310321976.4 | 申请日: | 2013-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413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7 |
发明(设计)人: | 徐珣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常青保健食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1/04 | 分类号: | A01G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猴头菇的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制作生产母种;2)原种培养;3)接种发菌;4)出菇采收。其中在制作生产母种时用柠檬酸酸化处理,在原种培养时用食醋酸化处理,在接种时要把原种破碎、加入营养补充剂混合融合后进行接种发菌,本发明利用猴头菌的特性进行栽培,破碎菌丝融合后菌丝再生重组能力极强,用本发明的方法所培养出猴头菇菇形大、产量高、组织细密、结实、口感脆,产量在每个1公斤左右,最大能达到36公斤。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猴头菇 栽培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猴头菇的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制作生产母种;马铃薯200克切片,放入1000毫升水当中沸煮20分钟过滤,通过纱布过滤,提取1000毫升的马铃薯汁,加入葡萄糖20克,加入琼脂20克,加入0.5克MgSO4·7H2O,1克KH2PO4,再小火沸煮琼脂融化后,配制成试管培养基,用柠檬酸调PH值为6.5,装入试管,放入高压锅灭菌,保持压力1.1公斤每平方,40分钟后,取出,试管倾斜45度,冷却,备用,植入猴头菇母菌,在25℃恒温环境下培养,3天左右菌丝开始萌发,15‑20天满管,作生产母种用;2)原种培养;A、取木屑、麸皮、石膏粉和其它营养质成分配制成培基料,按培养基料与水的料水比为1∶1.2~1∶1.4加水配制,用食醋调PH值为3~3.5,闷料3~4小时,然后装入塑料袋中,制成培养基料袋;B、在培养基料袋中挖洞,洞深8~10cm,洞口直径为1.5cm,塑料膜封盖,将培养基料袋进行灭菌处理,在消毒环境中让培养基料袋自然冷却;C、在无菌条件下,按每试管母种接5~6袋,将母种接种到培养基料袋中,然后转移到暗环境的培养室进行发菌培养,培养室温度保持25℃恒温,培养25~30天至菌丝满袋,作为原种使用;3)接种发菌;D、按与培养基料相同的配方配制栽培种,准备培养筒并进行灭菌处理;E、刮除原种表层老化菌丝,将发满菌丝的菌袋破碎,加入营养补充剂,与栽培种进行混合,装入培养筒中;F、转移到培养室进行发菌培养,培养室温度控制在20±1℃下,空气湿度保持在65~70%之间,光照为200~300勒克斯,二氧化碳浓度低于1‰,培养18~22天,为融合期;将培养筒上端开两个出菇口,插上圆形的塑料套,高为3cm,直径为10cm,,培养室温度控制在15±1℃下,空气湿度保持在75~80%之间,光照为200~300勒克斯,二氧化碳浓度低于1‰,培养12~17天,为显蕾期;培养室升温,温度控制在26±1℃,空气湿度保持在80~90%之间,光照为200~300勒克斯,二氧化碳浓度低于1‰,继续培养16~20天,为原基出菇期;4)出菇采收,在菇体发育成熟初期或中期,菌盖直径达到15~20cm,菌刺控制5cm即可采收,第二潮菇,15~17天后进行子实体采收。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常青保健食品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常青保健食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310321976.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机床的切削液管理装置
- 下一篇:一种双转子两级增焓压缩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