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预测平面编织复合材料残余热应力的新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310363528.0 | 申请日: | 2013-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734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25 |
发明(设计)人: | 熊峻江;吕志阳;罗淋尹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19/00 | 分类号: | G06F19/00;G06F17/50 |
代理公司: | 北京慧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32 | 代理人: | 王顺荣;唐爱华 |
地址: | 10019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预测平面编织复合材料残余热应力的新方法,它有三大步骤:一、根据纤维束的平面编织方式,选择最小的重复性单元作为代表性体积元,由此确定其胞体单元,在此基础上,根据冷却固化过程中组分材料,基体和纤维的收缩变形与受力状况,获得简化的胞体单元模型;步骤二、根据冷却固化过程中组分材料,基体和纤维的收缩变形协调条件,分析胞体单元内的基体和纤维的受力,获得组分材料热变形与胞体单元内力之间的本构关系,从而建立平面编织复合材料单层板的热应力分析模型;步骤三、根据平面编织复合材料单层板与纯基体层的热变形协调条件,建立其热应力方程,通过组分材料性能预测平面编织复合材料层合板的宏观残余热应力。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预测 平面 编织 复合材料 残余 应力 新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预测平面编织复合材料残余热应力的新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具体步骤如下:步骤一、根据纤维束的周期性和重复性平面编织方式,选择最小的重复性单元作为代表性体积元,由此确定其胞体单元,在此基础上,根据冷却固化过程中组分材料,基体和纤维的收缩变形与受力状况,对胞体单元进行简化,获得简化的胞体单元模型;根据织布编织方式,考虑编织的周期性和重复性,选择代表性体积元模型,它包含了2条正交的经向纱和纬向纱,其中方向1定义为经向,方向2定义为纬向,得到经向纱和纬向纱的中心线Z坐标表达式:z 1 ( x ) = h 1 2 sin 2 πx L 1 z 2 ( y ) = h 2 2 sin 2 πy L 2 z 3 ( y ) = b 1 2 cos πy a 1 z 4 ( x ) = b 2 2 cos πx a 2 - - - ( 1 ) ]]> 得到经向和纬向纤维束的体积分数V1和V2表达式分别为V 1 = 2 ∫ 0 L 1 / 2 A 1 1 + [ z 1 ′ ( x ) ] 2 dx = 2 a 1 b 1 h 1 π L 1 ∫ 0 L 1 / 2 { L 1 2 + π 2 h 1 2 [ cos 2 πx L 1 ] 2 } dx - - - ( 2 ) ]]>V 2 = 2 ∫ 0 L 2 / 2 A 2 1 + [ z 2 ′ ( x ) ] 2 dx = 2 a 2 b 2 h 2 π L 2 ∫ 0 L 2 / 2 { L 2 2 + π 2 h 2 2 [ cos 2 πx L 2 ] 2 } dx - - - ( 3 ) ]]> 由此得到理想胞体的基体体积分数的表达式为V ml = 1 - V 1 + V 2 V = 1 - V 1 + V L 1 × L 2 × H = 1 - V 1 + V L 1 × L 2 ( b 1 + b 2 ) - - - ( 4 ) ]]> 根据冷却固化过程中组分材料:基体和纤维的收缩变形与受力状况,对胞体单元进行简化,获得简化的胞体单元模型,得简化胞体单元的基体体积分数为V m 2 = 4 g ‾ 1 × g ‾ 2 L 1 × L 2 - - - ( 5 ) ]]> 根据基体体积分数的等效性原则,则Vm1=Vm2 (6)式中Vm1和Vm2分别为理想胞体单元模型与简化胞体单元的基体纤维体积分数;将式(4)和(5)代入(6)化简整理得到g ‾ 1 = 1 2 H · L 1 L 1 · L 2 · H [ L 1 · L 2 · H - V 1 - V 2 ] - - - ( 7 ) ]]>g ‾ 2 = 1 2 H · L 2 L 1 · L 2 · H [ L 1 · L 2 · H - V 1 - V 2 ] - - - ( 8 ) ]]> 式中符号说明如下:分别为简化模型中等效经向纱和纬向纱的间距,L1、L2分别为经向纱和纬向纱的波长,H为单层板厚度,a1、a2分别为经向纱和纬向纱截面的宽度,b1、b2分别为经向纱和纬向纱截面的高度,h1、h2为经向纱和纬向纱的高度;步骤二、根据冷却固化过程中组分材料,基体和纤维的收缩变形协调条件,分析胞体单元内的基体和纤维的受力,获得组分材料热变形与胞体单元内力之间的本构关系,从而建立平面编织复合材料单层板的热应力分析模型;平面编织复合材料热应力的产生是由于纤维和基体的热胀系数的不同而造成,根据基体应力状态,得到基体经向和纬向变形分别为u m 1 = g ‾ 2 E m ( σ 1 - μ m σ 2 ) - g ‾ 2 · α m · ΔT - - - ( 9 ) ]]>u m 2 = g ‾ 1 E m ( σ 2 - μ m σ 1 ) - g ‾ 1 · α m · ΔT - - - ( 10 ) ]]> 式中,σ1和σ2分别为胞体单元即单层板经向和纬向的残余热应力;Em、μm和αm分别为基体的弹性模量、泊松比和热传导系数;△T为温度变化量;根据纤维纱平面应力状态,得到纤维纱的经向和纬向变形分别为u f 1 = - σ 1 · g ‾ 1 · ( L 1 + 2 g ‾ 2 ) E f · ( L 2 - 2 g ‾ 1 ) - 1 4 ( L 1 + 2 g ‾ 2 ) · α f · ΔT + 1 4 ( L 1 - 2 g ‾ 2 ) · α f · ΔT - - - ( 11 ) ]]>u f 2 = - σ 2 · g ‾ 2 · ( L 2 + 2 g ‾ 1 ) 2 E f · ( L 1 - 2 g ‾ 2 ) - 1 4 ( L 2 + 2 g ‾ 1 ) · α f · ΔT + 1 4 ( L 2 - 2 g ‾ 1 ) · α f · ΔT - - - ( 12 ) ]]> 式中Ef和αf分别为纤维的弹性模量和热传导系数;根据胞体单元冷却固化过程中基体与纤维变形协调条件:u m 1 = u f 1 u m 2 = u f 2 - - - ( 13 ) ]]> 式中,um1和um2分别为经向和纬向的基体总变形;uf1和uf2分别为经向和纬向的纤维总变形;将式(9)至(12)代入式(13)式,得到g ‾ 2 E m ( σ 1 - μ m σ 2 ) - g ‾ 2 · α m · ΔT = - σ 1 · g ‾ 1 · ( L 1 + 2 g ‾ 2 ) E f · ( L 2 - 2 g ‾ 1 ) - 1 4 ( L 1 + 2 g ‾ 2 ) · α f · ΔT + 1 4 ( L 1 - 2 g ‾ 2 ) · α f · ΔT g ‾ 1 E m ( σ 2 - μ m σ 1 ) - g ‾ 1 · α m · ΔT = - σ 2 · g ‾ 2 · ( L 2 + 2 g ‾ 1 ) 2 E f · ( L 1 - 2 g ‾ 2 ) - 1 4 ( L 2 + 2 g ‾ 1 ) · α f · ΔT + 1 4 ( L 2 - 2 g ‾ 1 ) · α f · ΔT - - - ( 2 ) ]]> 求解方程组(14)得到单层板残余热应力的表达式为σ 1 = E f g ‾ 2 ( L 2 - 2 g ‾ 1 ) [ E m E f g ‾ 1 ( 1 + μ m ) ( L 1 - 2 g ‾ 2 ) + E m 2 g ‾ 2 ( L 2 + 2 g ‾ 1 ) ] ( α m - α f ) ΔT [ E f g ‾ 2 ( L 2 - 2 g ‾ 1 ) + E m g ‾ 1 ( L 1 + 2 g ‾ 2 ) ] [ E f g ‾ 1 ( L 1 - 2 g ‾ 2 ) + E m g ‾ 2 ( L 2 + 2 g ‾ 1 ) ] - μ m 2 E f 2 g ‾ 1 g ‾ 2 ( L 1 - 2 g ‾ 2 ) ( L 2 - 2 g ‾ 1 ) σ 2 = E f g ‾ 1 ( L 1 - 2 g ‾ 2 ) [ E m E f g ‾ 2 ( 1 + μ m ) ( L 2 - 2 g ‾ 1 ) + E m 2 g ‾ 1 ( L 1 + 2 g ‾ 2 ) ] ( α m - α f ) ΔT [ E f g ‾ 1 ( L 1 - 2 g ‾ 2 ) + E m g ‾ 2 ( L 2 + 2 g ‾ 1 ) ] [ E f g ‾ 2 ( L 2 - 2 g ‾ 1 ) + E m g ‾ 1 ( L 1 + 2 g ‾ 2 ) ] - μ m 2 E f 2 g ‾ 1 g ‾ 2 ( L 1 - 2 g ‾ 2 ) ( L 2 - 2 g ‾ 1 ) - - - ( 3 ) ]]> 步骤三、根据平面编织复合材料单层板与纯基体层的热变形协调条件,建立平面编织复合材料单层板与纯基体层之间的热应力方程,通过组分材料性能预测平面编织复合材料层合板的宏观残余热应力;σ ‾ 1 = E m E 1 ( E m + E 2 ) ( α m - α 1 ) + E m E 2 ( μ E m - μ m E 1 ) ( α m - α 2 ) ( 1 - μ 2 ) E m 2 + ( 1 - μμ m ) ( E 1 + E 2 ) E m + ( 1 - μ m 2 ) E 1 E 2 ΔT σ ‾ 1 = E m E 2 ( E m + E 1 ) ( α m - α 2 ) + E m E 1 ( μ E m - μ m E 2 ) ( α m - α 1 ) ( 1 - μ 2 ) E m 2 + ( 1 - μμ m ) ( E 1 + E 2 ) E m + ( 1 - μ m 2 ) E 1 E 2 ΔT - - - ( 16 ) ]]> 式中,和分别为平面编织复合材料层合板经向和纬向的残余热应力;E1和E2分别为平面编织复合材料单层板经向和纬向的等效弹性模量;α1和α2分别为平面编织复合材料单层板经向和纬向的等效热传导系数;μ为平面编织复合材料单层板等效泊松比。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310363528.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G06 计算;推算;计数
G06F 电数字数据处理
G06F19-00 专门适用于特定应用的数字计算或数据处理的设备或方法
G06F19-10 .生物信息学,即计算分子生物学中的遗传或蛋白质相关的数据处理方法或系统
G06F19-12 ..用于系统生物学的建模或仿真,例如:概率模型或动态模型,遗传基因管理网络,蛋白质交互作用网络或新陈代谢作用网络
G06F19-14 ..用于发展或进化的,例如:进化的保存区域决定或进化树结构
G06F19-16 ..用于分子结构的,例如:结构排序,结构或功能关系,蛋白质折叠,结构域拓扑,用结构数据的药靶,涉及二维或三维结构的
G06F19-18 ..用于功能性基因组学或蛋白质组学的,例如:基因型–表型关联,不均衡连接,种群遗传学,结合位置鉴定,变异发生,基因型或染色体组的注释,蛋白质相互作用或蛋白质核酸的相互作用
G06F 电数字数据处理
G06F19-00 专门适用于特定应用的数字计算或数据处理的设备或方法
G06F19-10 .生物信息学,即计算分子生物学中的遗传或蛋白质相关的数据处理方法或系统
G06F19-12 ..用于系统生物学的建模或仿真,例如:概率模型或动态模型,遗传基因管理网络,蛋白质交互作用网络或新陈代谢作用网络
G06F19-14 ..用于发展或进化的,例如:进化的保存区域决定或进化树结构
G06F19-16 ..用于分子结构的,例如:结构排序,结构或功能关系,蛋白质折叠,结构域拓扑,用结构数据的药靶,涉及二维或三维结构的
G06F19-18 ..用于功能性基因组学或蛋白质组学的,例如:基因型–表型关联,不均衡连接,种群遗传学,结合位置鉴定,变异发生,基因型或染色体组的注释,蛋白质相互作用或蛋白质核酸的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