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针灸针自动绕柄机送针装头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97446.5 | 申请日: | 2013-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216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2 |
发明(设计)人: | 吴泷捷;徐坤峰;邵月星;喻亮;汤国梁;孙道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F3/04 | 分类号: | B21F3/04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马明渡 |
地址: | 215005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针灸针自动绕柄机送针装头机构,其特征在于:工件夹持装置转动支承于转盘上,转动轴向水平,丝环上延伸有两金属丝段;送针装头机构包括驱动轴,驱动轴经一转动传动机构传动连接一凸轮轴,该凸轮轴轴向竖直,凸轮轴上设有一凸轮;绕柄机的机架上水平滑动连接一滑动座;滑动座与绕柄机的机架之间设有一弹性件;滑动座上固设一针槽;一送针摆臂,其中部转动支承于绕柄机的机架上,转动轴向竖直;该送针摆臂的一端与凸轮的轮廓接触,另一端与滑动座接触;绕柄机上设有第一夹爪、第二夹爪和压针机构,其中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用于对应夹住两金属丝段,压针机构用于压紧针槽中的针体。本方案能够实现送针装头的工作,机构巧妙、动作灵活、运行稳定,使送针装头的工作过程更流畅高速。 | ||
搜索关键词: | 针灸 自动 绕柄机送针装头 机构 | ||
【主权项】:
一种针灸针自动绕柄机送针装头机构,绕柄机的转盘绕竖直线旋转,转盘外周上设有工件夹持装置(19),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件夹持装置(19)转动支承于转盘上,转动轴向水平,该工件夹持装置(19)用于夹持住丝环(7),所述丝环(7)上延伸有两金属丝段(9,9′);所述送针装头机构包括驱动轴(1),该驱动轴(1)在驱动装置驱动下旋转,驱动轴(1)经一转动传动机构传动连接一凸轮轴(14),该凸轮轴(14)轴向竖直,所述凸轮轴(14)上设有一凸轮(15);所述绕柄机的机架上水平滑动连接一滑动座(17),该滑动座(17)对应于工件夹持装置(19);滑动座(17)与绕柄机的机架之间设有一弹性件(2),该弹性件(2)作用于滑动座(17)的滑动方向;滑动座(17)上固设一针槽(18),该针槽(18)用于盛放针体(12);一送针摆臂(16),其中部转动支承于绕柄机的机架上,转动轴向竖直,以使送针摆臂(16)绕其中部在水平面内正向与逆向摆动;该送针摆臂(16)的一端与凸轮(15)的轮廓接触,另一端与滑动座(17)接触;所述绕柄机上设有第一夹爪(27)、第二夹爪(28)和压针机构,其中第一夹爪(27)和第二夹爪(28)用于对应夹住两金属丝段(9,9′),压针机构用于压紧针槽(18)中的针体(12);工作时,所述驱动轴(1)经转动传动机构带动凸轮轴(14)上的凸轮(15)旋转,在凸轮(15)的第一段工作过程,推动送针摆臂(16)一端,使送针摆臂(16)正向摆动,送针摆臂(16)的另一端同时推动滑动座(17),带动针槽(18)向前运动而接近工件夹持装置(19),同时弹性件(2)弹性变形;在凸轮(15)的第二段工作过程,停止推动送针摆臂(16)一端,使送针摆臂(16)不再正向摆动,滑动座(17)及滑动座(17)上的针槽(18)在弹性件(2)的弹性回复力作用下向后运动而远离工件夹持装置(19),同时滑动座(17)推动送针摆臂(16)的另一端,带动送针摆臂(16)反向摆动;当滑动座(17)向后运动到位停止时,绕柄机的放针机构或人工将针体(12)放入针槽(18)中;当滑动座(17)向前运动时,即将针槽(18)中的针体(12)送至对应于工件夹持装置(19)的位置,且针体(12)尾端对应于工件夹持装置(19)所夹持的丝环(7),依此实现送针工作;当送针工作完成后,第一夹爪(27)和第二夹爪(28)夹住两金属丝段(9,9′),限制两金属丝段(9,9′)旋转,压针机构压紧针槽(18)中的针体(12),工件夹持装置(19)带动其所夹持的丝环(7)绕水平线旋转,依此带动丝环(7)上的两金属丝段(9,9′)绕针体(12)尾段螺旋缠绕数圈后停止,实现装头工作。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310497446.5/,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保险代理智能化管理系统
- 下一篇:基于智能手机人脸识别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