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航空发动机机匣型面电解加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310585584.9 | 申请日: | 2013-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243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2 |
发明(设计)人: | 李海宁;刘建;何恒;赵晓勇;张世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H3/00 | 分类号: | B23H3/00 |
代理公司: | 成都科海专利事务有限责任公司 51202 | 代理人: | 吕建平 |
地址: | 610503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发明提供了一种航空发动机机匣型面电解加工方法,步骤为:将待加工的机匣通过专用夹具固定在机床工作台上,将与机匣待加工部位型面相同的型面电极固定在机床进给动力头上,调整电极与机匣加工面之间的间隙宽度使之保持在电解放电距离范围,将电解电压控制在10~15V,电流控制在15000~18000A,使质量浓度为7~15%的NaNO3电解液充满电极与机匣加工面之间的间隙,启动电解加工系统,使电极相对机匣以0.3~1.0mm/min的进给速度对机匣待加工部位进行电解加工,该部位型面加工完成后,旋转工作台使机匣下一个待加工部位对准电极,按照上述工艺条件继续进行加工,直至所有同类型的型面全部加工完成。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航空发动机 机匣型面 电解 加工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航空发动机机匣型面电解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待加工的机匣通过专用夹具固定在机床工作台上,将与机匣待加工部位型面相同的型面电极固定在机床进给动力头上,调整电极与机匣加工面之间的间隙宽度使之保持在电解放电距离范围,将电解电压控制在10~15V,电流控制在15000~18000A,使质量浓度为7~15%的NaNO3电解液充满电极与机匣加工面之间的间隙,启动电解加工系统,使电极相对机匣以0.3~1.0mm/min的进给速度对机匣待加工部位进行电解加工,该部位型面加工完成后,旋转工作台使机匣下一个待加工部位对准电极,按照上述工艺条件继续进行加工,直至所有同类型的型面全部加工完成。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310585584.9/,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