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对‑烷氧基苯丙烯酮)类谷胱甘肽‑S‑转硫酶潜抑制剂有效
申请号: | 201310591024.4 | 申请日: | 2013-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10669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27 |
发明(设计)人: | 廖飞;杨晓兰;胡小蕾;许榜田;王昕;陈春艳;秦家林;谭登;黄亚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医科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31/165 | 分类号: | A61K31/165;A61K31/216;A61K31/225;C07C235/20;C07C231/02;C07C69/712;C07C67/08;C07C235/74;C07C69/44;C07C69/42;C07C69/40;A61P3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0016***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双‑(对‑烷氧基苯丙烯酮)类谷胱甘肽‑S‑转硫酶潜抑制剂,其结构和活性特征为将两个对‑烷氧基苯丙烯酮单元以酰胺或/和酯键连接到相隔不超过8个单键的两个氨基、醇羟基、羧基或一个氨基和一个醇羟基上,所得化合物是谷胱甘肽‑S‑转硫酶即GST的底物和抑制剂;GST催化这些化合物中每个对‑烷氧基苯丙烯酮单元α,β‑不饱和酮的碳碳双键与还原型谷胱甘肽即GSH通过Michael加成生成加合物即产物;这类产物对GST的抑制效力更强,使所述化合物为GST潜抑制剂;这类产物对人GST同工酶μ抑制效力强于对人GST同工酶α和π;这些化合物能进入细胞内,并能增强顺铂对耐药肿瘤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 | ||
搜索关键词: | 烷氧基苯 丙烯酮 谷胱甘肽 转硫酶潜 抑制剂 | ||
【主权项】:
双‑(对‑烷氧基苯丙烯酮)类谷胱甘肽‑S‑转硫酶潜抑制剂,其特征在于:(1)含对‑烷氧基苯丙烯酮单元,即4‑(丙烯酰)‑苯氧乙酸结构I和苯氧乙胺/醇结构II:(2)含相距不超过8个单键的两个醇羟基、两个氨基、一个氨基和一个醇羟基、或两个羧基为连接功能团的直链连接片段,即连接片段为双醇/胺结构III和双羧基结构IV:(3)用上述连接片段以酰胺或/和酯键连接对‑烷氧基苯丙烯酮单元,获得除丁二胺连接双依他尼酸以外的双‑(对‑烷氧基苯丙烯酮)化合物;如下所示连接方式得代表化合物C6到C48:(4)上述双‑(对‑烷氧基苯丙烯酮)化合物是人谷胱甘肽‑S‑转硫酶即GST的潜抑制剂;这些潜抑制剂作为化合物对GST的抑制作用及基于这种抑制作用的相关生物活性有如下特点:(a)这些潜抑制剂化合物是GST底物,在GST催化下与还原性谷胱甘肽即GSH通过与苯丙烯酮的α,β‑不饱和碳碳双键发生Michael加成反应生成GSH加合物即GST产物,对应GST产物对GST的亲合力或抑制效力比这些化合物本身更强;故这些化合物是GST的潜抑制剂;(b)这些潜抑制剂在GST作用下的对应产物,对人GST同工酶μ即GSTM抑制效力强于对人GST同工酶π即GSTP和同工酶α即GSTA的抑制效力,即属于GSTM选择性抑制剂;(c)这些潜抑制剂与两分子GSH的加合物,同时结合到GSTM两个活性中心,是GSTM的二价抑制剂,对人GSTM的抑制常数小于0.5μM,且同时结合到GSTM两个活性中心的速度比对应潜抑制剂慢;(d)在生理条件下,这些潜抑制剂能透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e)这些潜抑制剂能增强顺铂即DDP对耐受DDP肿瘤细胞生长的抑制效力;(f)这些潜抑制剂在0.1μM时对不耐DDP肿瘤细胞生长的抑制率低于30%;(g)这些潜抑制剂在0.1μM时对正常人源细胞生长的抑制率小于30%;(h)苯丙烯酮单元中,苯环上无溴、氯取代基时所得双‑(对‑烷氧基苯丙烯酮)化合物类GST潜抑制剂对正常人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弱于有氯、溴取代的对应化合物;(i)用双胺/醇类连接片段,用依他尼酸为对‑烷氧基苯丙烯酮结构单元,所得双‑(对‑烷氧基苯丙烯酮)化合物类GST潜抑制剂本身能抑制肿瘤细胞生长。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医科大学,未经重庆医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310591024.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