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EMCCD相机致冷系统冷屏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646743.1 | 申请日: | 2013-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4467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1-18 |
发明(设计)人: | 何凯;马文礼;王明富;黄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25B21/02 | 分类号: | F25B21/02;H04N5/372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迪生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251 | 代理人: | 孟卜娟 |
地址: | 610209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EMCCD相机致冷系统冷屏装置,其核心是在EMCCD相机致冷系统中,设计一个较低温的冷屏,用该冷屏将EMCCD等被冷却器件包围起来,减少致冷时EMCCD与周边环境的温差,从而减少EMCCD与周边环境的换热量。其实现结构包括热沉、一级热电制冷器、N级热电制冷器(N=2,3,4)、外壳、冷屏、EMCCD以及冷指。冷屏与一级热电制冷器冷端相连,依靠一级热电制冷器冷却冷屏。设计冷屏能够有效减少,致冷时由外界进入EMCCD的热量,从而对减少致冷系统负载,降低EMCCD致冷系统最低致冷温度有积极的意义。在非真空绝热的致冷系统中,效果更为明显。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emccd 相机 致冷 系统 装置 | ||
【主权项】:
一种EMCCD相机致冷系统冷屏装置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该设计方法设计的EMCCD相机致冷系统冷屏装置包括:热沉(1)、一级热电制冷器(2)、N级热电制冷器(3)、外壳(4)、冷屏(5)、EMCCD(6)以及冷指(7),其中N=2,3,4,热沉(1)安装在外壳(4)外部底面,其余部件均位于外壳(4)内,一级热电制冷器(2)安装在外壳(4)内部与热沉(1)对应的位置,其热端贴在外壳(4)腔壁上,冷端与冷屏(5)以及N级热电制冷器(3)热端相连,冷屏(5)将N级热电制冷器(3)、EMCCD(6)以及冷指(7)低温部件包围起来,冷指(7)处于N级热电制冷器(3)冷端与EMCCD(6)之间,充当两者间热量传递的桥梁;一级热电制冷器(2)与N级热电制冷器(3)堆叠而成的多级热电制冷器,一级热电制冷器的冷端与N级热电制冷器的热端相连,一级热电制冷器(2)冷端尺寸大于N级热电制冷器(3)热端尺寸,同时,一级热电制冷器(2)致冷时冷端温度,低于不与之相连时冷屏自身温度;为使N级热电制冷器(3)热端与一级热电制冷器(2)冷端相连,冷屏主体(5a)底面有开孔,开孔边缘与一级热电制冷器(2)冷端边缘相连,也要求保证良好的热接触;冷屏也有两处开孔,其作用分别是EMCCD信号线出口与光信号入口;冷屏使用紫铜为制作材料,目的是保证冷屏温度的均匀性,表面镀银处理,目的是提供良好的防辐射能力;EMCCD相机致冷系统冷屏设计技术要求冷屏(5)外表面与外壳(4)内表面间距为4‑6mm;当冷屏不与一级热电制冷器(2)冷端相连时,各换热量Q1、Q2、Q3及T1分别满足:Q1=Q2=TAMB-TCCDR1+R2=TAMB-T1R1=T1-TCCDR2]]>Q3=0T1=TAMB-R1·(TAMB-TCCD)R1+R2]]>当冷屏(5)与一级热电制冷器(2)冷端相连时,冷屏(5)温度T1发生改变,变为与一级热电制冷器(2)冷端温度一致,此时Q1、Q2、Q3分别满足:Q1=TAMB-T1R1]]>Q2=T1-TCCDR2]]>Q3=Q1‑Q2设计时保证了一级热电制冷器(2)冷端温度,低于不与之相连时冷屏自身温度,通过设计冷屏能够减少冷屏与EMCCD间的温差:T1‑TCCD,与此同时,EMCCD与冷屏间热阻R2不随冷屏温度变化而变化,因此,设计冷屏能够有效减少环境进入EMCCD的热量Q2,设计冷屏带来的副作用是在一级热电制冷器(2)上施加了额外的负载Q3,但一级热电制冷器的效率较高,且Q3较小,对致冷系统性能造成负面影响很小,可忽略不计;该EMCCD相机致冷系统冷屏装置能有效减少致冷时EMCCD与外界的换热量,对减少致冷系统负载,降低EMCCD致冷系统的最低致冷温度有积极的意义;试验证明,在使用惰性气体绝热的EMCCD相机致冷系统中,通过设计冷屏,使外界进入EMCCD的热量较原来减少了25%;该EMCCD相机致冷系统冷屏装置通过在EMCCD与外壳间设置一低温冷屏,能有效减少致冷系统工作时,EMCCD与周边环境的换热,进一步降低致冷系统的最低致冷温度;该EMCCD相机致冷系统冷屏装置通过在冷屏上镀银,能将环境辐射反射回去,减少一级热电制冷器上的负载。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310646743.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螺旋形流道干式蒸发器装置及使用方法
- 下一篇:一种耐磨型电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