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井下自动捞砂装置及其捞砂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310692952.X | 申请日: | 2013-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967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2 |
发明(设计)人: | 陈学东;郑晓春;曾理湛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大一装备科技有限公司;华中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B27/00 | 分类号: | E21B27/00 |
代理公司: | 华中科技大学专利中心 42201 | 代理人: | 曹葆青 |
地址: | 215123 江苏省苏州市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井下自动捞砂装置及其捞砂工艺。该装置通过钢丝绳带动捞砂泵上下运动实现自动捞砂。导绳轮同轴安装角位移传感器以检测钢丝绳绳长。定滑轮底座安装有载荷传感器以检测钢丝绳载荷。捞砂泵底部的进砂阀阀芯与松砂硾为一体结构。钢丝绳与加重活塞杆顶端的绳环相连,带动活塞在进砂阀与盛砂阀之间的游动腔上下运动。活塞下行时,游动腔上部形成负压,游动腔下部的携砂井液顶开活塞内的单流阀进入游动腔上部。在活塞下行触及下死点前,改为低速下行,避免冲击下死点。在活塞上行触及上死点前,改为低速上行,避免冲击上死点。本发明简单可靠、泵效高、自动化程度高,可有效避免活塞对上下死点的冲击,尤其适用于低液位油水井捞砂。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井下 自动 装置 及其 工艺 | ||
【主权项】:
一种井下自动捞砂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卷扬机构、钢丝绳绳长与载荷检测装置以及捞砂泵;所述捞砂泵包括泵管(23)、松砂硾(24)、挡板(22)、进砂阀、单流阀、活塞、加重活塞杆(14)和盛砂阀;泵管(23)为倒置的桶状结构,泵管(23)顶部管壁周向开有排液用通孔,接近泵管(23)底部开口处固定有漏孔的挡板(22);挡板(22)上部设有进砂阀,进砂阀阀座(21)固定在泵管(23)上;松砂硾(24)上部连杆穿过挡板(22)中心孔与进砂阀阀芯(20)连接;松砂硾(24)用于松动井底沉积砂,以及开启进砂阀;挡板(22)用于松砂硾(24)的运动导向与限位;当松砂硾(24)触及砂面,进砂阀即打开,携砂井液可由此进入泵管(23);当松砂硾(24)离开砂面时进砂阀关闭;进砂阀上部安装有盛砂阀,盛砂阀由挡簧板(10)、复位弹簧(11)、盛砂阀阀芯(12)和盛砂阀阀座(13)构成,盛砂阀阀芯(12)安装在盛砂阀阀座(13)上,挡簧板(10)位于盛砂阀阀座(13)上方,复位弹簧(11)套在加重活塞杆(14)上,并位于挡簧板(10)和盛砂阀阀座(13)之间;带漏孔的挡簧板(10)与盛砂阀阀座(13)固定在泵管(23)上;盛砂阀将泵管(23)分为上下两个腔;进砂阀与盛砂阀之间为游动腔(15),盛砂阀之上为盛砂腔(9);加重活塞杆(14)穿过泵管(23)顶部、挡簧板(10)、盛砂阀阀芯(12)与盛砂阀阀座(13)上的通孔,与游动腔(15)内的活塞组合体相连;活塞组合体包括活塞体(16)、密封环(17)及单流阀;活塞体(16)中空,内有单流阀阀芯(18),单流阀阀座(1)(9)与活塞体(16)下部连接;活塞体(16)上部周向有通孔,下部外周设有密封环(17);打开单流阀能够使游动腔(15)上下连通;钢丝绳(3)带动加重活塞杆(14)及活塞组合体在游动腔内上下运动,将携砂井液通过开 启的进砂阀吸入游动腔,再注入盛砂腔(9);由活塞组合体与游动腔(15)构成的活塞泵在泵管(23)底部;卷扬机构内的钢丝绳(3)一端与卷扬机(1)相连,另一端通过导绳轮(2)、井口支架(7)上的定滑轮(4)与井下捞砂泵加重活塞杆(14)顶端相连;所述钢丝绳绳长与载荷检测装置包括角位移检测装置(5)和载荷传感器(6);角位移检测装置(5)与导绳轮(2)同轴安装,通过检测角位移能够计算钢丝绳的收放长度与速度,即捞砂泵的位移及运动速度;载荷传感器(6)安装在定滑轮(4)底座,用于检测钢丝绳载荷。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大一装备科技有限公司;华中科技大学,未经苏州大一装备科技有限公司;华中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310692952.X/,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鱼保鲜剂、其制备方法及其使用方法
- 下一篇:一种家用型太阳能海水淡化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