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减缓灯窗表面污染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694073.0 | 申请日: | 2013-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16012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2-15 |
发明(设计)人: | 李海洋;李金旭;赵无垛;齐国臣;刘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J49/16 | 分类号: | H01J49/16;H01J49/22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21002 | 代理人: | 马驰 |
地址: | 116023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减缓灯窗表面污染的装置,包括灯窗、侧向偏转电极、推斥电极、聚焦电极,skimmer电极。其中,侧向偏转电极是由相对设置的电极A和电极B构成。在VUV灯照射下,进入电离区的样品分子被电离成正离子、负离子和电子。由于聚焦电极和推斥电极上施加有电压,在电场的作用正、负离子分别向skimmer电极和VUV灯窗运动。由于电极A和B上施加有不同的电压,进入偏转电极内部的离子会被偏转到两侧,无法轰击到灯窗表面,从而减缓灯窗表面的污染对灯窗起到了保护作用。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减缓 表面 污染 装置 | ||
【主权项】:
一种用于减缓灯窗表面污染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上到下依次排列的灯窗(1)、侧向偏转电极(2)、推斥电极(3)、聚焦电极(4),skimmer电极(5);所述灯窗(1)设置在侧向偏转电极(2)的正上方;所述侧向偏转电极(2)是中部设置有通孔的电极片,电极片沿通孔的中心线切分为电极A和电极B,电极A和电极B在同一平面内,二者间隔设置;于侧向偏转电极(2)下方设置有推斥电极(3),推斥电极(3)是中部设有通孔的板状电极板;所述推斥电极(3)下方设置有聚焦电极(4),聚焦电极(4)为单个金属板状电极或多个同轴、相同间隔设置的金属板状电极,聚焦电极(4)中部设有贯穿的通孔;所述聚焦电极(4)正下方设置skimmer电极(5),skimmer电极(5)为中空的圆柱状结构,沿轴线上设置通孔;所述侧向偏转电极(2)、推斥电极(3)、聚焦电极(4)和skimmer电极(5)上的通孔同轴设置,灯窗(1)设置在侧向偏转电极(2)通孔轴线正上方;所述推斥电极(3)和聚焦电极(4)的中间区域为电离区(6);电离区通过毛细管与装置外部相通,样品气体通过毛细管将导入到电离区(6)内;所述侧向偏转电极(2)的电极A和电极B上面施加有不同的电压,电极A和电极B之间形成压差;在电压差的作用下,进入侧向偏转电极(2)的离子发生偏转向电极A或电极B的运动;推斥电极(3)到skimmer电极(5)的电压依次减小,正离子朝向聚焦电极(4)运动,经聚焦透镜聚焦到小孔,到检测器进行检测。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310694073.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