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变形缝两侧墙体混凝土浇筑施工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310721808.4 | 申请日: | 2013-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69655B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04 |
发明(设计)人: | 李永峰;宗可锋;张学勇;巩建伟;张鑫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万鑫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2/84 | 分类号: | E04B2/84 |
代理公司: | 青岛发思特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7212 | 代理人: | 巩同海 |
地址: | 25640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属于建筑工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变形缝两侧墙体混凝土浇筑施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钢筋骨架施工;2)安装墙板厚度控制支撑;3)定位放线;4)安装底层内墙模板及剪刀型连杆龙骨支撑体系;5)安装墙体外侧模板及龙骨支撑体系;6)混凝土浇筑;7)拆模;8)浇筑上层变形缝两侧墙体混凝土;9)重复步骤8,直至所需楼层浇筑完毕。本发明简便、高效;节约材料;质量精度高;根部位置控制好。 | ||
搜索关键词: | 变形缝 两侧 墙体 混凝土 浇筑 施工工艺 | ||
【主权项】:
一种变形缝两侧墙体混凝土浇筑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钢筋骨架施工;2)安装墙板厚度控制支撑:采用剪力墙钢筋定位卡具卡在钢筋骨架的两水平杆之间,且相邻的水平杆之间的定位卡具插空布置,同列的定位卡具之间的间距不大于1000mm;3)定位放线:分别放出位于变形缝两侧墙体的内、外边线;4)安装底层内墙模板及剪刀型连杆龙骨支撑体系:分别安装两墙体的内墙模板(2),将内墙模板(2)直接置于地面上,且每块内墙模板(2)上部设置两吊挂孔,然后在两墙体的内墙模板(2)之间安装剪刀型连杆龙骨支撑体系(1);5)安装墙体外侧模板及龙骨支撑体系:分别安装墙体外侧模板(17)及方木次楞(3),方木次楞(3)之间的间距为200mm~300mm,然后分别安装双钢管主楞(4),双钢管主楞(4)之间的间距为400mm,将两墙体之间的双钢管主楞(4)之间用对拉螺栓(5)固定;6)混凝土浇筑:分别向两墙体的内、外模板之间浇筑混凝土(6);7)拆模:当混凝土(6)强度等级达到设计要求时,先将剪刀型连杆龙骨支撑体系(1)拆除,然后通过吊装工具挂住内墙模板(2)上的吊挂孔,将内墙模板(2)拆除;8)浇筑上层变形缝两侧墙体混凝土:在已浇筑好的墙体之间安装支撑用对拉螺栓(7),将内墙模板(2)直接置于支撑用对拉螺栓(7)上,内墙模板(2)向下伸过已浇混凝土不少于300mm,且与已浇筑混凝土接触面采用双面胶带粘贴严密,在两侧的内墙模板(2)之间安装剪刀型连杆龙骨支撑体系(1),然后重复上述步骤5)至步骤7),完成上层变形缝两侧墙体混凝土工作;9)重复步骤8),直至所需楼层浇筑完毕;上述步骤中用到的剪刀型连杆龙骨支撑体系,包括两支撑杆(14)和中心杆(16),两支撑杆(14)分别位于中心杆(16)的两侧,中心杆(16)与两侧的支撑杆(14)之间分别通过连杆(15)连接,连杆(15)与中心杆(16)和支撑杆(14)之间均为铰接,两支撑杆(14)顶部设置定位杆(12),定位杆(12)中心贯穿有螺杆(13),螺杆(13)与中心杆(16)连接,螺杆(13)顶部设置螺母(11);支撑杆(14)为∠50×32×4mm的角钢,支撑杆(14)上分布有通孔,底部的通孔距支撑杆(14)底部为400mm,相邻通孔之间的间距为400mm,通孔直径为16mm,顶部通孔距支撑杆(14)顶部不大于400mm;中心杆(16)为30×4mm的竖向扁钢,长度比支撑杆(14)短300mm,中心杆(16)上分布有与支撑杆(14)上直径、数量均相同的通孔,底部的通孔位于中心杆(16)底部,相邻通孔之间的距离为400mm;连杆(15)为∠30×3mm的角钢,长度为420mm~550mm,螺杆(13)直径为16mm,长度不小于500mm,定位杆(12)为槽钢,长度为500mm~1000mm。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万鑫建设有限公司,未经山东万鑫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310721808.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