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粘弹介质模型的极浅层吸收补偿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310729512.7 | 申请日: | 2013-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496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01 |
发明(设计)人: | 芮拥军;崔庆辉;赵爱国;徐峰;尚新民;单联瑜;滕厚华;邹奋勤;马晓义;王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物探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V1/36 | 分类号: | G01V1/36 |
代理公司: | 东营双桥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7107 | 代理人: | 侯华颂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基于粘弹介质模型的极浅层频率补偿方法,其方案是对微测井资料利用相邻两炮直达波频谱之比计算极浅层的品质因子Q(简称频谱比法),利用相邻两炮直达波初至时间之差计算纵波速度v,通过极浅层Q和v的关系分析,拟合出Q和纵v的数学经验公式,并对反射地震记录的折射波初至时间进行层析反演,得到极浅层的速度模型,结合微测井资料分析得到的极浅层Q和v的关系公式,进一步得到极浅层Q值模型,最后在极浅层符合Kjartansson粘弹介质模型这一条件下,利用相移加插值等算法通过波场延拓将地表接收的叠后或叠前地震记录延拓到高速层顶,以此补偿极浅层对地震波能量的吸收。优点是反演的极浅层Q值准确可靠,补偿算法稳定高效。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介质 模型 极浅层 吸收 补偿 方法 | ||
【主权项】:
基于粘弹介质模型的极浅层吸收补偿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1)对微测井数据进行分析,利用直达波初至时间与激发深度计算微测井处极浅层低降速带速度结构;2)利用频谱比法获取单点极浅层低降速带Q值,即对微测井相邻两炮的接收记录截断直达波,通过对两者直达波频谱的差进行拟合得到两个炮点之间地层的Q值,将所有炮点逐个计算即可得到该点极浅层低降速带Q值;3)拟合由微测井计算的极浅层低降速带速度v和Q值,得到Q与速度v的关系公式;4)拾取反射地震数据上的直达波初至时间,并利用微测井进行约束层析反演,得到极浅层低降速带速度模型;5)将步骤3中的Q与速度v的关系公式应用到步骤4中的极浅层低降速带速度模型,得到全区极浅层低降速带Q体模型;6)利用粘弹波动方程数值解法,对叠前数据通过粘弹波动方程延拓将地表接收的地震记录延拓到高速层顶,实现叠前极浅层低降速带吸收补偿;7)绘制出补偿后的地震剖面,进行频谱分析。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物探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物探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310729512.7/,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金属物体探测定位器
- 下一篇:一种基于偏振光的判定式组合导航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