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摩托车消音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61072.8 | 申请日: | 2013-02-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508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0 |
发明(设计)人: | 田锐;王泽江;谢盛 | 申请(专利权)人: | 田锐 |
主分类号: | F01N1/10 | 分类号: | F01N1/10;F01N13/14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罗晓林;李志强 |
地址: | 511510 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摩托车消音器,包括依次连接的进气管、前锥筒、圆筒和后锥筒,圆筒的两端分别与前锥筒和后锥筒的大端结合,后锥筒的小端连接有尾管。前锥筒与圆筒之间设有前隔板,圆筒与后锥筒之间设有后隔板,在圆筒内形成第一消音腔,在前锥筒内形成第二消音腔,在后锥筒内形成第三消音腔;进气管设有内管,内管穿过前隔板与第一消音腔导通,第一消音腔与第二消音腔导通,前隔板与后隔板间嵌装有连通第二消音腔与第三消音腔的通气管。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多个消音腔,有效降低摩托车发动机的噪音。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摩托车 消音器 | ||
【主权项】:
一种摩托车消音器,包括依次连接的进气管(1)、前锥筒(2)、圆筒(3)和后锥筒(4),圆筒的两端分别与前锥筒和后锥筒的大端结合,后锥筒的小端连接有尾管(5),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锥筒与圆筒之间设有前隔板(15),圆筒与后锥筒之间设有后隔板(16),在圆筒内形成第一消音腔(7),在前锥筒内形成第二消音腔(8),在后锥筒内形成第三消音腔(9);所述进气管设有内管(10),内管穿过前隔板与第一消音腔导通,第一消音腔与第二消音腔导通,前隔板与后隔板间嵌装有连通第二消音腔与第三消音腔的通气管(11)。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田锐,未经田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320061072.8/,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采用间接轴承冷却形式的涡轮冷却器
- 下一篇:一维磁性荧光纳米链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