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分流叶片的无叶风扇涡轮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64991.2 | 申请日: | 2013-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626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25 |
发明(设计)人: | 金英子;朱立夫;吴泳敏;胡勇军;李国琪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F04D29/28 | 分类号: | F04D29/28;F04D29/30;F04D29/66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杜军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分流叶片的无叶风扇涡轮装置。本实用新型包括电机、电机固定装置、分流叶片涡轮、外环壁,电机旋转轴穿过电机固定装置与分流叶片涡轮的内环壁的内侧连接;所述外环壁的内侧套装在分流叶片涡轮上;所述分流叶片涡轮包括内环壁、长叶片和分流叶片,所述长叶片沿着所述内环壁的周向布置,所述分流叶片位于相邻的两个长叶片之间且沿周向分布在内环壁上,分流叶片和长叶片的出口半径相同,进口半径不同;所述分流叶片的无叶风扇涡轮装置位于无叶风扇底座中。本实用新型提升无叶风扇涡轮装置的增压能力和效率,延长用寿命,进而增加无叶风扇出风量,提高运行稳定性,降低噪声,使叶风扇整体性能提高的同时更具节能环保的优点。 | ||
搜索关键词: | 分流 叶片 风扇 涡轮 装置 | ||
【主权项】:
带分流叶片的无叶风扇涡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电机固定装置、外环壁、分流叶片涡轮;电机旋转轴依次穿过电机安装槽、凸壁与分流叶片涡轮的内环壁的内侧连接,凸壁和内环壁均为圆台形,且凸壁的上底面封闭,下底面开放,同时上底面中心开有通孔,便于电机旋转轴穿过后与分流叶片涡轮连接,通孔外围设置有圆环,圆环内径与通孔直径相同;凸壁的下底面与多孔壁的一端相连接;内环壁的上底面封闭,下表面开放,且内环壁套装在凸壁上,与凸壁之间存在一定间隙;所述外环壁为环形,且两端圆面直径不同,一端是直径为d1的圆面,另一端是直径为d2的圆面,且d1大于d2;外环壁的套装在分流叶片涡轮上,且与分流叶片涡轮上的叶片顶部存在一定的间隙;所述的电机固定装置包括电机安装槽、多孔壁、凸壁、固定连接头,电机安装槽呈管状,为两端开放的圆柱体,且其中一端与凸壁内侧相连接,所述多孔壁为圆环形,其侧壁上开于多个小孔;所述固定连接头位于多孔壁上;电机包括电机旋转轴和电机罩,电机罩为圆柱形,其内侧面为电机的定子,电机旋转轴的一端与电机内部的转子线圈相连接,另一端从电机罩的一端穿出后与分流叶片涡轮连接;分流叶片涡轮包括内环壁、长叶片、分流叶片,内环壁与电机旋转轴相连接,长叶片沿着内环壁的周向布置;所述的外环壁与分流叶片涡轮之间的间隙为0.5至2 mm;所述分流叶片设置在相邻的两长叶片所形成的流道的后半部分,且分流叶片在流道后半部分的位置包括如下三种分布方式:位于两长叶片流道中间、偏向旋转方向、偏离旋转方向,具体分布方式根据具体的长叶片数目确定;所述带分流叶片涡轮中分流叶片在长叶片所形成的流道中的添置方式如下:在添置完分流叶片形成新的流道后,继续在新的流道中添加分流叶片,但是进口半径最小的分流叶片的叶片数目为其他分流叶片和长叶片的数目的总和,若继续添加分流叶片,叶片数目也遵循此规律; 所述分流叶片的出口半径和长叶片的出口半径均为D2,D2为叶片尾缘到内环壁中心轴的最短距离,分流叶片的进口半径D1和长叶片的进口半径不同,进口半径D1为叶片前缘到内环壁中心轴的最短距离;所述分流叶片进口半径D1与D2的比为(0.5~0.7):1。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理工大学,未经浙江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320364991.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有防冻防凝排液装置的脱硫泵
- 下一篇:一种风机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