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应用于LDO的摆率增强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14735.X | 申请日: | 2014-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609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30 |
发明(设计)人: | 陈洋;程心;解光军;杨依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5F1/56 | 分类号: | G05F1/56 |
代理公司: |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12 | 代理人: | 余成俊 |
地址: | 230009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LDO的摆率增强电路,所述摆率增强电路包括:PMOS管M0、M2、M4、M6、M8,NMOS管M1、M3、M5、M7、M9,偏置电流源I0和电容Cf。集成了该摆率增强电路的LDO,可以在不显著增加静态功耗的前提下,当LDO负载发生跳变时,快速检测输出端电压的变化,并对功率调整管的栅极进行瞬态调节,大大提高功率调整管栅极的电压摆率,从而提高LDO电路的瞬态响应。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于 ldo 增强 电路 | ||
【主权项】:
一种应用于LDO的摆率增强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有 PMOS管M0、M2、M4、M6、M8、NMOS管M1、M3、M5、M7、M9和电容Cf;所述的电容Cf的一端为摆率增强电路的输入端,另一端分别与PMOS管M2的栅极、漏极、PMOS管M4的栅极、PMOS管M6的栅极以及NMOS管M3的漏极连接;PMOS管M2的源极分别与PMOS管M0的源极、PMOS管M4的源极、PMOS管M6的源极、PMOS管M8的源极相连,并连接外部输入电源VIN,PMOS管M2漏极连接NMOS管M3的漏极,PMOS管M2栅极连接PMOS管M4的栅极;PMOS管M4的漏极与NMOS管M5的漏极和NMOS管M9的栅极相连;NMOS管M5的栅极分别连接NMOS管M1的栅极、漏极、NMOS管M3的栅极、NMOS管M7的栅极;NMOS管M1漏极接PMOS管M0的漏极,NMOS管M1源级与NMOS管M3的源级、NMOS管M5的源级、NMOS管M7的源级和NMOS管M9的源级相连并接地;NMOS管M3的栅极与NMOS管M5的栅极、NMOS管M1的栅极、NMOS管M7的栅极相连,NMOS管M3的源级与NMOS管M1的源级、NMOS管M5的源级、NMOS管M7的源级和NMOS管M9的源级相连并接地;NMOS管M5的漏极与PMOS管M4的漏极和NMOS管M9的栅极相连,NMOS管M5源级与NMOS管M1的源级、NMOS管M3的源级、NMOS管M7的源级和NMOS管M9的源级相连并接地;PMOS管M6的栅极与PMOS管M2和PMOS管M4的栅极相连,PMOS管M6的漏极与NMOS管M7的漏极和PMOS管M8的栅极相连,PMOS管M6源级与PMOS管M0、PMOS管M2、PMOS管M4、PMOS管M8的源极相连,并连接外部输入电源VIN;NMOS管M7的栅极与NMOS管M1的栅极、NMOS管M3的栅极、NMOS管M5的栅极相连,NMOS管M7的漏极与PMOS管M6的漏极和PMOS管M8的栅极相连,NMOS管M7的源级与NMOS管M1的源级、NMOS管M3的源级、NMOS管M5的源级和NMOS管M9的源级相连并接地;PMOS管M8的栅极与PMOS管M6和NMOS管M7的漏极相连,PMOS管M8的漏极与NMOS管M9的漏极相连,PMOS管M8的源级与PMOS管M0、PMOS管M2、PMOS管M4和PMOS管M6的源极相连,并连接外部输入电源VIN;NMOS管M9的栅极与PMOS管M4的漏极和NMOS管M5的漏极相连,NMOS管M9的源级与NMOS管M1的源级、NMOS管M3的源级、NMOS管M5的源级和NMOS管M7的源级相连并接地,NMOS管M9的漏极与PMOS管M8的漏极相连并作为摆率增强电路的输出端;PMOS管M0的漏极接NMOS管M1的漏极,PMOS管M0的源级接外部输入电源VIN,PMOS管M0的栅极接外部偏置电压Vb。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工业大学,未经合肥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410014735.X/,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渐近收敛曲线滚道轴承砂轮修整器
- 下一篇:一种聚羧酸系减水剂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