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甜叶菊组织培养方法及其培养基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49070.6 | 申请日: | 2014-0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662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发明(设计)人: | 吴卫;唐鑫;宋伦;杨昭;李兴娇;曾建威;何晓洪;陈艾萌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H4/00 | 分类号: | A01H4/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方圆嘉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85 | 代理人: | 董芙蓉 |
地址: | 625014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甜叶菊的组织培养繁殖方法及其培养基,尤其是涉及以甜叶菊叶片为外植体直接成芽的组织培养快繁方法。甜叶菊组织培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外植体采集,(2)消毒接种,(3)增厚诱导培养,(4)出芽成苗,(5)转接生根,(6)炼苗移栽。本发明提供的甜叶菊组织培养方法,取材容易,可以迅速扩繁出大量种源,外植体组织培养没有愈伤组织细胞增殖分化这一培养阶段,缩短了培养时间,并且有极高的增殖率,易操作,可大规模生产,且培养过程便于遗传转化等研究的操作。本发明所提供的培养基,确保叶片在各个阶段能达到预期培养目标。 | ||
搜索关键词: | 甜叶菊 组织培养 方法 及其 培养基 | ||
【主权项】:
甜叶菊组织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外植体采集对于室外栽培的植株,选取无病、虫损害的甜叶菊植株,采摘植株顶端第一、二对已经完全展开,但未老熟的叶片作为外植体;对于无菌组培苗,可使用长势良好、健康的组培苗的所有叶片;(2)消毒接种采摘自室外栽培植株的叶片用流水冲洗30分钟,在超净工作台上用75%酒精处理6~8秒后再用0.1%升汞浸泡8分钟,倒去升汞溶液,用无菌水冲洗4~5次,每次不少于半分钟,然后用无菌纸吸干表面水分并避免相互重叠,并接种到增厚诱导培养基中;组培苗叶片可不经消毒,在无菌条件下采摘后直接接种;接种时将完整的叶片正面接触增厚诱导培养基表面,若接种时叶片还存有叶柄,则将叶片基部弯曲,叶柄插入增厚诱导培养基,并保持叶片接触培养基;(3)增厚诱导培养叶片接种到增厚诱导培养基上后,培养至7~9天后叶片出现肉质增厚,叶片肉质增厚特征表现为,叶片增厚,表面密布透明颗粒,叶片质地脆而易断;(4)出芽成苗将第(3)步所得的肉质增厚叶片转接进入出芽成苗诱导培养基,在无菌培养室内,先完全遮光暗培养1周,再光培养1~2周后,叶片开始在中脉两侧或叶尖长出紫红色的芽,每片叶片出芽个数约8~14个,每一个芽经继续培养后颜色转绿,并独成一株再生苗,待苗生长至高3~5cm后进入下一步骤;(5)转接生根将3~5cm高的苗相互分开成单株,保证每株苗有叶片5~7枚,转接插入配置好的生根诱导培养基,生根培养约3周后,苗基部长出多条绿色根,并有明显白色根毛后,进行下一步骤;(6)炼苗移栽将生根的苗连同培养容器一同移出无菌培养室,在控制温度为正常室温的育苗室内放置2~3天后,揭开培养容器盖子或封口膜再放置2~3天,期间保持育苗室内湿度在80%以上,之后用清水洗净根上附着的培养基,移栽入喷洒过多菌灵500倍液的室外土壤中,并保持土壤湿润。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农业大学,未经四川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410049070.6/,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传递滑环
- 下一篇:用于具有多层或多个流的渐进媒体下载的装置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