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河口湿地红树林生态修复造林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12516.2 | 申请日: | 2014-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997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7 |
发明(设计)人: | 吴沿友;周贵尧;刘荣成;赵宽;邢德科;付为国;赵玉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23/00 | 分类号: | A01G23/00 |
代理公司: | 江苏纵联律师事务所 32253 | 代理人: | 徐明 |
地址: | 212013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河口湿地红树林生态修复方法,步骤为:将修复试验样区划分为上游、中游和下游;在不同潮位上选择区域优势红树植物覆盖下的土壤为研究对象,以空地和裸地作为参照;依次分析不同区域、不同潮位、不同植物的光合特性和叶绿素荧光特性对交替淹水和高盐环境的响应特征、不同红树林植被动态生长对交替淹水和高盐环境的响应、植物-土壤系统对土壤淤积、盐分和碱度的响应,以及植物影响下的土壤营养物质对湿地环境的响应、土壤酶对湿地环境的响应特征。根据不同优势红树植物在不同区域对环境的动态、静态适应特征,为河口湿地红树林植物寻找最佳适生环境。本发明可准确选取适应不同湿地环境的植物,可用于河口湿地的生态修复造林。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河口 湿地 红树林 生态 修复 造林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河口湿地红树林生态修复造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根据河口湿地生态系统具有的典型性、稀有性和脆弱性及广泛的生物多样性特征,结合河流的南北走向和区域面积将河口湿地首先划分为上游、中游和下游三个大区域,在三个大区域中再依次根据潮位的高低划分出高潮区域、中潮区域和低潮区域三个小区域;步骤二, 在步骤一所述的不同小区域内,根据小区域内不同红树植物的分布数量与分布面积,筛选出小区域优势红树植物,以所选小区域优势红树植物覆盖下的土壤为研究对象,同时选择空地和裸地下的土壤作为对照,测定各小区域优势红树植物覆盖土壤以及空地和裸地下土壤淤积特征作为土壤物理评价指标,测定各小区域优势红树植物覆盖土壤以及空地和裸地下土壤盐度、酸碱度、铵态氮、硝态氮、有效磷、有效铁、有效锰、有效铜、有效锌、脲酶、磷酸酶、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13项因子的时间变化特征作为土壤化学评价指标,测定各小区域优势红树植物光合和叶绿素荧光的时间变化特征作为生物特征评价指标;步骤三,在所述不同小区域下选择优势红树植物,同时选择空地和裸地作为对照,依次分析小区域优势红树植物的生理特征对湿地环境的响应,动态生长发育对湿地环境的响应及植物—土壤系统对湿地环境的响应关系,为小区域优势红树植物寻找合适的生长环境;步骤四,综合考虑小区域优势红树植物的光合特征及其环境适应性、生长与环境适应性、土壤淤积特征、土壤盐度变化特征、土壤营养元素的时空分布与植物的环境适应性以及土壤酶的时空分布与植物的环境适应性,为上游、中游和下游三个不同的大区域下的高潮区、中潮区和低潮区不同小区域寻找适生植物;步骤五,根据步骤三中为小区域优势红树植物筛选出的适生环境,利用主成分分析法,以不同小区域优势红树植物覆盖下土壤的盐度,酸碱度,叶绿素荧光特性,光合特性,土壤铵态氮,硝态氮,有效磷,有效铁,有效锰,有效铜,有效锌,脲酶,磷酸酶,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为综合评判因子,进行综合评估分析,进一步为不同小区域筛选最佳适生红树植物;步骤六,根据步骤三中为小区域优势红树植物筛选出的适生环境,以及步骤四和步骤五中为不同类型的小区域确定的适生植物,为不同类型小区域配置合适的植物,结合区域优势红树植物的种类配置,种植方法,种植密度,后期管理生长差异,综合提出大区域优势红树植物的具体造林技术方案,最终形成整个河口湿地区域的生态恢复造林方案,达到生态修复造林的目的。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未经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410212516.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胸腰椎实心椎弓根钉的导向装置
- 下一篇:骨螺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