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因突变和酶活性的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239372.X | 申请日: | 2014-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319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0 |
发明(设计)人: | 卢小泉;杜娇;李毅然;武国凡;刘静;袁彩霞;陕多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Q1/68 | 分类号: | C12Q1/68;C12Q1/48;C12Q1/25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恒高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9 | 代理人: | 高松 |
地址: | 730000 甘肃***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因突变的检测方法,步骤如下:(1)制备纳米金颗粒;(2)将得到的纳米金颗粒通过S-Au键自组装与巯基标记的DNA探针相连接,制得纳米金探针;之后将标记了纳米金颗粒的探针与靶DNA序列杂交,形成不对称dsDNA,在TaqDNA聚合酶作用下,使探针以靶序列为模板延伸为平末端双链DNA;(3)将FAM羧基荧光素标记的探针与相应的模板温育杂交形成FAM标记的双链DNA,将其与(2)中的平末端dsDNA用T4连接酶在室温下连接,冷冻离心,沉淀经洗涤、分离,检测并判断得到的FAM标记的连接产物。本发明的方法操作简便,能够快速、灵敏检测p53基因的点突变,此方法也可应用到酶活性的研究中。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因突变 活性 检测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基因突变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1)制备纳米金颗粒;(2)制备纳米金标记的双链DNA:将得到的纳米金颗粒通过S‑Au键自组装与巯基标记的DNA探针相连接,制得纳米金探针;之后将标记了纳米金颗粒的探针与靶DNA序列杂交,形成不对称dsDNA,在Taq DNA聚合酶作用下,使探针以靶序列为模板延伸为平末端双链DNA;(3)将FAM羧基荧光素标记的探针与相应的模板温育杂交形成FAM标记的双链DNA,将其与(2)中的平末端dsDNA用T4连接酶在室温下连接,冷冻离心,沉淀经洗涤、分离,检测并判断得到的FAM标记的连接产物:a、当步骤(2)所述的靶序列为与巯基探针互补的基因片段时,步骤(3)得到的沉淀中有可检测的荧光信号;b、当步骤(2)所述的靶序列为发生了单碱基突变的基因片段时,步骤(3)得到的沉淀中中无可检测的荧光信号;c、当步骤(2)所述的靶序列为任意序列时,步骤(3)得到的沉淀中无可检测的荧光信号。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师范大学,未经西北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410239372.X/,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金属有机化合物的解配分离装置
- 下一篇:氢氧化纳集成投加制备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