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流动单元的地层孔隙结构解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21227.6 | 申请日: | 2014-07-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98477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0 |
发明(设计)人: | 廖东良;赵文杰;刘江涛;张元春;秦黎明;魏历灵;吴春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21B49/00 | 分类号: | E21B4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聿宏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72 | 代理人: | 朱绘;张文娟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流动单元的地层孔隙结构解释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对目标地层划分流动单元;建立与各个流动单元对应的孔隙度与渗透率的关系模型;用离散的孔隙度及渗透率数据对常规测井获得的连续的孔隙度及渗透率数据进行校正;确定目标地层中的各处的测量位置所属的流动单元并确定不同流动单元内连续的孔隙度及渗透率数据;基于不同流动单元内的流动单元指数判断目标地层的孔隙结构。本方法通过将评价区块划分为地质结构相似的流动单元,对其中的每个流动单元进行孔隙度和渗透率进行分析,提高了整个评价区块中地层渗透率的解释精度,并能对地层中的孔隙结构进行快速的解释分析。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流动 单元 地层 孔隙 结构 解释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基于流动单元的地层孔隙结构解释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基于岩石物理实验获得的来自目标地层的离散的孔隙度及渗透率数据以对目标地层划分流动单元;步骤二、基于各个流动单元中的离散的孔隙度及渗透率数据建立与各个流动单元对应的孔隙度与渗透率的关系模型;步骤三、基于常规测井资料获得目标地层连续的孔隙度及渗透率数据,用离散的孔隙度及渗透率数据对连续的孔隙度及渗透率数据进行校正;步骤四、依据校正后连续的孔隙度及渗透率数据和各个流动单元对应的孔隙度与渗透率的关系模型来判断所述目标地层中的测量位置所属的流动单元并确定不同流动单元内连续的孔隙度及渗透率数据;步骤五、基于所述不同流动单元内连续的孔隙度及渗透率数据计算流动单元指数,并基于不同流动单元内的流动单元指数判断目标地层的孔隙结构,在步骤二中,所述各个流动单元对应的孔隙度与渗透率数据的关系模型采用如下公式:k=aφb其中,k为目标地层对应的渗透率,φ为目标地层对应的孔隙度,参数a、参数b为常数,所述各个流动单元对应的孔隙度与渗透率数据的关系模型中参数a、参数b通过回归算法确定,在步骤三中,所述对连续的孔隙度及渗透率数据进行校正包括:基于岩石物理实验确定的孔隙度和渗透率数据绘制孔隙度和渗透率交会图并将其作为底图,基于常规测井资料获得的孔隙度和渗透率绘制孔隙度和渗透率交会图;整体移动基于常规测井资料获得的孔隙度和渗透率交会图,直到其孔隙度区间与底图上的孔隙度区间基本一致从而获得孔隙度校正量用以对常规测井资料获得孔隙度进行校正;整体移动基于常规测井资料获得的孔隙度和渗透率交会图,直到渗透率区间与底图上的渗透率区间基本一致从而获得渗透率校正量用以对常规测井资料获得的渗透率数据进行校正。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410321227.6/,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小型卧式发电机刹车装置
- 下一篇:一种汽车三元净化器大型载体封装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