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渔船燃油消耗率实船测量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81232.6 | 申请日: | 2014-08-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89668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2-01 |
发明(设计)人: | 宋协法;董登攀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海洋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F9/00 | 分类号: | G01F9/00 |
代理公司: | 青岛海昊知识产权事务所有限公司37201 | 代理人: | 张中南,邱岳 |
地址: | 2661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渔船燃油消耗率实船测量系统及方法,包括日用油柜、燃油测量桶、渔船发动机和集成控制单元;日用油柜、燃油测量桶通过三通阀与渔船发动机相连接供给燃油;通过流量计和电子密度计测量燃油测量桶供给渔船发动机的进油量和燃油密度;通过流量计测量渔船发动机的回油量;通过集成控制单元显示测量数据、计算渔船发动机燃油消耗率。本发明结构简单、拆装方便、设计合理且测量数据准确、自动化程度高且测量结果精确,能有效解决现有渔船油耗实船测量系统存在的使用操作不便、受环境因素影响、测量准度、精度不高且使用效果不好等多种缺陷和不足。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渔船 燃油 消耗 率实船 测量 系统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利用渔船燃油消耗率实船测量系统测量渔船燃油消耗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渔船燃油消耗率实船测量系统,包括位于渔船上的日用油柜(1)和渔船发动机(8),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日用油柜(1)通过三通阀(6)与渔船发动机(8)相连,且所述的渔船发动机(8)安装有转速表(9)、气压计(10)、温湿度计(11),渔船发动机(8)设有通向日用油柜(1)的回油管路,且该回油管路上安装有流量计(7);还有燃油测量桶(2)通过三通阀(6)的一端与渔船发动机(8)相连接而供给燃油;所述燃油测量桶(2)与三通阀(6)之间依次设有单向阀(3)、流量计(4)与电子密度计(5);上述燃油测量桶(2)上还设有一根带刻度的连通管(2‑1);所述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利用三通阀(6),使渔船发动机(8)的供油从日用油柜(1)转换为燃油测量桶(2);通过流量计(4)测得燃油测量桶(2)至渔船发动机(8)的进油量V进,通过电子密度计(5)测得燃油密度ρ;通过转速表(9)读取渔船发动机(8)的转速n;通过流量计(7)测得渔船发动机(8)的回油量V回;持续工作时间为t;然后按照以下公式计算出渔船燃油消耗率:先利用公式P=Cna (1)建立渔船发动机实际功率计算公式,其中P—柴油机功率,kW;C—常数;n—柴油机转速,r/min;a—指数,通常规定取a=3;得到渔船发动机实际功率计算公式Ps=Pe﹒(ns3/ne3) (2)式中:Ps—渔船发动机实际功率,kW;Pe—渔船发动机额定功率,kW;ns—渔船发动机实际转速,r/min;ne—渔船发动机额定转速,r/min;再根据下面的燃油消耗率计算公式(每千瓦每小时消耗的燃油量,单位g/kW﹒h)b=1000V消﹒ρ/(Ps﹒t) (3)计算渔船燃油消耗率:b=1000(V进‑V回)﹒ρ﹒ne3/(Pe﹒ns3﹒t) (4)式中:b—渔船燃油消耗率,g/(kW﹒h);V进—渔船发动机进油量,m3;V回—渔船发动机回油量,m3;ρ—燃油密度,kg/m3;Ps—渔船发动机实际功率,kW;t—渔船发动机运行消耗进油量的时间,h;从而根据公式(4)计算得到渔船燃油消耗率b;其中,上述利用三通阀(6),使渔船发动机(8)的供油从日用油柜(1)转换为燃油测量桶(2)具体如下:步骤一、准备工作:先检查日用油柜(1)内燃油是否充足,检查燃油测量桶(2)内燃油是否充足;旋拧三通阀(6),接通日用油柜(1)与渔船发动机(8)之间的进油管路,使管路充满燃油,并检查管路是否漏油;旋拧三通阀(6),接通燃油测量桶(2)与渔船发动机(8)之间的进油管路,打开单向阀(3),使管路充满燃油,检查管路是否漏油,并记录此时连通管(2‑1)内燃油液面高度,记为连通管(2‑1)初始液面高度;记录流量计(4)流量,记为流量计(4)初始流量;记录电子密度计读数;步骤二、关闭单向阀(3),旋拧三通阀(6),接通日用油柜1与渔船发动机8之间的进油管路,启动渔船发动机(8);步骤三、待渔船发动机进入待测工况温度运行10min以后,旋拧三通阀(6),接通燃油测量桶(2)与渔船发动机(8)之间的进油管路,同时打开单向阀(3),利用燃油测量桶(2)向渔船发动机(8)供油;同时开始计时,记录此时回油管路流量计(7)的流量,记为流量计(7)初始流量。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海洋大学,未经中国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410381232.6/,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