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茶树叶片苦涩味强度的分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16281.9 | 申请日: | 2014-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37335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1-04 |
发明(设计)人: | 谭俊峰;林智;张悦;郭丽;吕海鹏;刘亚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27/26 | 分类号: | G01N27/26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33213 | 代理人: | 吴秉中 |
地址: | 310008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茶树叶片苦涩味强度的分析方法,属于茶叶滋味客观分析技术领域。其包括以下步骤:配制苦味和涩味标准物质溶液,采用标准物质溶液对电子舌进行测试,建立胶体电极的信号强度数值与标准物质梯度溶液浓度的相关性函数;选取茶树鲜叶或茶叶加工在制样品,经研磨,定容得到待测样品溶液;用电子舌获取待测样品溶液的电信号强度数值,再根据步骤1)得到的函数确定待测样品的苦味和涩味等效浓度强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检测数据客观性,检测过程灵敏性、检测结果重现性等特性,能避免审评员由于个人主观性产生的误差,实现茶叶叶片苦涩味强度的量化操作。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茶树 叶片 涩味 强度 分析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茶树叶片苦涩味强度的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以纯度≥95%的咖啡碱作为苦味标准物质,依据其察觉阈值0.097g/L、茶叶中的实际含量范围2%‑4%及正常茶汤中咖啡碱浓度范围,配制了6个梯度浓度的标准溶液,浓度分别为0.1 g/L、0.2 g/L、0.3g/L、0.5 g/L、0.8 g/L、1 g/L;以纯度≥95%的EGCG作为涩味标准物质,依据其察觉阈值0.087g/L、茶叶中的实际含量范围6.1%‑11.61%及正常茶汤中EGCG浓度范围,配制了6个梯度浓度的标准溶液,浓度分别为0 g/L、0.25g/L、0.5 g/L、0.75 g/L、1 g/L、1.25 g/L,采用标准物质溶液对电子舌进行测试,建立胶体电极的信号强度数值与标准物质梯度溶液浓度的相关性函数,胶体电极的信号强度数值与标准物质梯度溶液浓度的相关性函数是:苦味:y = 79.86x + 1649.6,y为信号值mV,x为咖啡碱溶液浓度g/L;涩味:y = ‑304.2ln(x) + 1307.7,y为信号值mV,x为EGCG溶液浓度g/L;2)选取茶树鲜叶或茶叶加工在制样品,将选取的样品放入组织匀浆机中,加入纯净水15mL,10000r/min研磨30sec,抽滤后用纯净水定容至25mL,10000r/min离心5min,上清液用于电子舌信号采集;3)用电子舌获取待测样品溶液的电信号强度数值,再根据步骤1)得到的函数确定待测样品的苦味和涩味等效浓度强度;上述的步骤2)中茶树鲜叶或茶叶加工在制样品的选取方法为:1)茶树鲜叶样品的选取方法:采集范围包括单芽、第一叶、第二叶、第三叶、一芽一叶、一芽二叶或一芽三叶,其中小叶种鲜叶称取1.2g,中叶种1.5g,大叶种1.8g;2)茶叶加工在制品样品的选取方法:针对绿茶在摊放过程、红茶在萎凋过程以及青茶在做青过程中水分不断散失的样品,为避免在制品含水率差异对测试结果造成的误差,依据以下函数对在制品的实际称取量计算后称取;式中:G:取样重量(g)G1:鲜叶样品重量(g)M1:鲜叶绝对含水率(%)M2:过程样绝对含水率(%)。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410416281.9/,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