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齐纳二极管反熔丝结构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19671.1 | 申请日: | 2014-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57629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3-15 |
发明(设计)人: | 顾祥;吴建伟;洪根深;郑若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八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L23/525 | 分类号: | H01L23/525;H01L21/768 |
代理公司: | 总装工程兵科研一所专利服务中心32002 | 代理人: | 杨立秋 |
地址: | 214035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齐纳二极管反熔丝结构及其制造方法。包括衬底、P型重掺杂区、N型重掺杂区、介质层以及金属层,N型重掺杂区在靠近PN结处呈尖角状,介质层上开设的接触孔一和接触孔二,金属层包括金属层一至四,金属层三与金属层四之间有间隙,接触孔一在靠近PN结的一侧方向上呈尖角状,接触孔二呈矩形状。其制造方法包括步骤1)利用离子注入工艺注入P型硅材料;2)进行热过程推结;3)通过光刻工艺对P型重掺杂区进行选择性注入N型杂质形;4)进行PMD淀积;5)通过光刻腐蚀工艺形成接触孔和金属层。本发明利用二极管正向导通电流所产生的大量的热,使金属发生熔通,实现反熔丝功能,结构新颖、功能完善。 | ||
搜索关键词: | 齐纳二极管 反熔丝 结构 及其 制造 方法 | ||
【主权项】:
齐纳二极管反熔丝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衬底(1)、P型重掺杂区(2)、N型重掺杂区(3)、介质层(4)以及金属层(5),所述P型重掺杂区(2)形成在衬底(1)内且位于衬底(1)上部,所述N型重掺杂区(3)形成在P型重掺杂区(2)内且位于P型重掺杂区(2)上部,所述P型重掺杂区(2)同所述N型重掺杂区(3)的界面形成齐纳二极管的PN结,所述N型重掺杂区(3)在靠近PN结处呈尖角状,所述介质层(4)位于衬底(1)上表面,将衬底(1)上表面覆盖,介质层(4)上开设有接触孔一(4‑1)和接触孔二(4‑2),接触孔一(4‑1)与N型重掺杂区(3)通联,接触孔二(4‑2)与P型重掺杂区(2)通联,所述金属层(5)包括将接触孔一(4‑1)填满的金属层一(5‑1)、将接触孔二(4‑2)填满的金属层二(5‑2)、与金属层一(5‑1)通联并堆积在介质层(4)表面的金属层三(5‑3),与金属层二(5‑2)通联并堆积在介质层(4)表面的金属层四(5‑4),金属层三(5‑3)与金属层四(5‑4)之间有间隙,接触孔一(4‑1)在靠近PN结的一侧方向上呈尖角状,接触孔二(4‑2)呈矩形状。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八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八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410419671.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