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砷污染土壤变周期性复合修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39309.0 | 申请日: | 2014-09-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685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25 |
发明(设计)人: | 何理;李小萌;卢宏玮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北电力大学 |
主分类号: | B09C1/00 | 分类号: | B09C1/00;B09C1/08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韩朝晖 |
地址: | 102206***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属于土壤修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砷污染土壤变周期性复合修复方法,主要包括如下步骤:移栽蜈蚣草形成制备修复层,同时对土壤进行电化学修复,修复一周期后,收割蜈蚣草进行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判断修复完毕或重新进行电化学修复或进行自然修复。本发明方法中每一步骤紧密相连,根据检测值判断周期循环方式,避免不必要的时间及成本浪费;修复装置设备安排紧凑,实时调节土壤和电极室的PH,由自动控制装置调节酸、碱液储罐配比,稳定性高,灵活性强,可根据检测结果改变周期循环方式,对砷修复彻底,最终修复可达98%以上。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污染 土壤 周期性 复合 修复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砷污染土壤变周期性复合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在待修复土壤区域的地表移栽蜈蚣草,形成植被修复层;步骤2、电化学修复:步骤2.1、在待修复土壤区域地下水上游方向布置阳极电极,地下水下游方向布置阴极电极,从而在待修复土壤区域形成修复电场;步骤2.2、对待修复土壤区域进行表面活性剂喷淋,每次喷淋时间为12~16小时,两次喷淋之间间隔8小时;步骤2.3、对阳极电极位置、阴极电极位置、待修复土壤区域分别喷淋PH调节剂,分别调节PH至中性;步骤2.4、修复25~30天后,关闭修复电场,停止喷淋表面活性剂和PH调节剂;收割植被修复层的蜈蚣草,收割留茬5~10cm,获得蜈蚣草羽片,进入步骤3;步骤3、修复结果检测:检测蜈蚣草羽片中的砷浓度,并根据检测结果判定;若蜈蚣草羽片砷浓度小于等于10mg/kg,则完成砷污染土壤变周期性复合修复方法;若蜈蚣草羽片砷浓度大于等于500mg/kg,则铲除待植被修复层中的蜈蚣草,返回步骤1重新进行修复;若蜈蚣草羽片砷浓度大于10mg/kg且小于500mg/kg,则进入步骤4;步骤4、自然修复:对步骤2.4收割过后的待植被修复层施用磷肥,让蜈蚣草生长25~30天后,再次收割待植被修复层中的蜈蚣草,收割留茬5~10cm,将收割后获得的蜈蚣草羽片,返回步骤3。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北电力大学,未经华北电力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410439309.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