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挡线控自动变速器的变周期升挡过程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69238.9 | 申请日: | 2014-09-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15135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1-25 |
发明(设计)人: | 任传波;曲金玉;田香玉;朱慎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H61/00 | 分类号: | F16H61/00;F16H59/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5086 山东省淄博***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挡线控自动变速器的变周期升挡过程控制方法,该方法由电控单元通过检测D挡开关信号、车速传感器的车速信号v、加速踏板位置传感器的开度信号α判定是否需要由一挡升至二挡、由二挡升至三档、由三挡升至四挡,并进行各升挡过程的电磁离合器通电电流控制。以二挡升至三挡为例,由电控单元以可变控制周期函数T(v)、同时按三挡电磁离合器通电电流函数I3b(t)={I3,0≤t≤Tδ;kI3+I3(1‑k)(t‑Tδ)/(T23‑Tδ),Tδ<t≤T23}控制三挡电磁离合器的通电电流,并同时按二挡电磁离合器通电电流函数I2b(t)={I2,0≤t≤lTδ;0,lTδ<t≤T23}控制二挡电磁离合器的通电电流,实现线控自动变速器升挡过程控制,该升挡过程控制方法不仅可避免在升挡过程中发动机输入动力的中断,而且可避免换挡冲击,实现线控自动变速器平稳升挡。 | ||
搜索关键词: | 多挡线控 自动变速器 周期 过程 控制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多挡线控自动变速器的变周期升挡过程控制方法,实现该控制方法的多挡线控自动变速器的控制装置包括发动机(200)、D挡开关(D‑SW)、车速传感器(VSS)、加速踏板位置传感器(APS)、电控单元(100)、一挡电磁离合器(41)、二挡电磁离合器(42)、三挡电磁离合器(43)、四挡电磁离合器(44),在电控单元(100)中事先存储有一挡升二挡规律曲线(D12)、二挡升三挡规律曲线(D23)、三挡升四挡规律曲线(D34),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电控单元(100)检测D挡开关(D‑SW)信号、车速传感器(VSS)的车速信号v、加速踏板位置传感器(APS)的开度信号α ;步骤2、判断是否挂入D挡:当电控单元(100)检测到D挡开关(D‑SW)信号接通时,进行步骤3;否则,当电控单元(100)检测到D挡开关(D‑SW)信号未接通时,进行步骤1;步骤3、判断是否需要一挡升至二挡:当电控单元(100)检测到车速传感器(VSS)的车速信号v和加速踏板位置传感器(APS)的开度信号α 满足多挡线控自动变速器升挡规律曲线中一挡升二挡规律曲线(D12)上的升挡点时,判断为需要一挡升至二挡,进行步骤4;否则,当电控单元(100)检测到车速传感器(VSS)的车速信号v和加速踏板位置传感器(APS)的开度信号α 不满足多挡线控自动变速器升挡规律曲线中一挡升二挡规律曲线(D12)上的升挡点时,判断为不需要一挡升至二挡,进行步骤6;步骤4、一挡升至二挡过程控制:电控单元(100)通过检测到的车速传感器(VSS)的车速信号v和升挡可变控制周期函数T(v)={Th, 0≤v<v1; Tl+β Tl(v2‑v)/(v2‑v1), v1≤v≤v2; Tl, v>v2}确定一挡升至二挡控制周期T12,进而确定二挡电磁离合器(42)通电电流函数I2a(t)={I2, 0≤t≤Tδ; kI2+I2(1‑k)(t‑Tδ )/(T12‑Tδ ), T δ <t≤T12},控制二挡电磁离合器(42)的通电电流,并同时确定一挡电磁离合器(41)通电电流函数I1a(t)={I1, 0≤t≤lTδ; 0, lTδ <t≤T12},控制一挡电磁离合器(41)的通电电流,式中:Th为最大升挡控制周期;Tl为最小升挡控制周期;v1为最大升挡控制周期对应车速,v1=15km/h;v2为最小升挡控制周期对应车速,v2=50km/h;I1为一挡电磁离合器(41)的通电电流的额定值;I2为二挡电磁离合器(42)的通电电流的额定值;β 为升挡控制周期变化系数;Tδ 为消除二挡电磁离合器(42)分离间隙所需要的最小通电时间;k为接合强度系数;l为延迟分离时间系数;步骤5、判断一挡升至二挡控制过程持续时间t是否小于一挡升至二挡控制周期T12:当一挡升至二挡控制过程持续时间t小于一挡升至二挡控制周期T12时,判断为一挡升至二挡控制过程尚未结束,返回到步骤4;否则,当一挡升至二挡控制过程持续时间t大于等于一挡升至二挡控制周期T12时,判断为一挡升至二挡控制过程结束,返回到步骤1;步骤6、判断是否需要二挡升至三挡:当电控单元(100)检测到车速传感器(VSS)的车速信号v和加速踏板位置传感器(APS)的开度信号α 满足多挡线控自动变速器升挡规律曲线中二挡升三挡规律曲线(D23)上的升挡点时,判断为需要二挡升至三挡,进行步骤7;否则,当电控单元(100)检测到车速传感器(VSS)的车速信号v和加速踏板位置传感器(APS)的开度信号α 不满足多挡线控自动变速器升挡规律曲线中二挡升三挡规律曲线(D23)上的升挡点时,判断为不需要二挡升至三挡,进行步骤9;步骤7、二挡升至三挡过程控制:电控单元(100)通过检测到的车速传感器(VSS)的车速信号v和升挡可变控制周期函数T(v)={Th, 0≤v<v1; Tl+β Tl(v2‑v)/(v2‑v1), v1≤v≤v2; Tl, v>v2}确定二挡升至三挡控制周期T23,进而确定三挡电磁离合器(43)通电电流函数I3b(t)={I3, 0≤t≤Tδ ; kI3+I3(1‑k)(t‑Tδ)/(T23‑Tδ), Tδ <t≤T23},控制三挡电磁离合器(43)的通电电流,并同时确定二挡电磁离合器(42)通电电流函数I2b(t)={I2, 0≤t≤lTδ ; 0, lTδ <t≤T23},控制二挡电磁离合器(42)的通电电流,式中:Th为最大升挡控制周期;Tl为最小升挡控制周期;v1为最大升挡控制周期对应车速,v1=15km/h;v2为最小升挡控制周期对应车速,v2=50km/h; I2为二挡电磁离合器(42)的通电电流的额定值;I3为三挡电磁离合器(43)的通电电流的额定值;β 为升挡控制周期变化系数;Tδ 为消除三挡电磁离合器(43)分离间隙所需要的最小通电时间;k为接合强度系数;l为延迟分离时间系数;步骤8、判断二挡升至三挡控制过程持续时间t是否小于二挡升至三挡控制周期T23:当二挡升至三挡控制过程持续时间t小于二挡升至三挡控制周期T23时,判断为二挡升至三挡控制过程尚未结束,返回到步骤7;否则,当二挡升至三挡控制过程持续时间t大于等于二挡升至三挡控制周期T23时,判断为二挡升至三挡控制过程结束,返回到步骤1;步骤9、判断是否需要三挡升至四挡:当电控单元(100)检测到车速传感器(VSS)的车速信号v和加速踏板位置传感器(APS)的开度信号α 满足多挡线控自动变速器升挡规律曲线中三挡升四挡规律曲线(D34)上的升挡点时,判断为需要三挡升至四挡,进行步骤10;否则,当电控单元(100)检测到车速传感器(VSS)的车速信号v和加速踏板位置传感器(APS)的开度信号α 不满足多挡线控自动变速器升挡规律曲线中三挡升四挡规律曲线(D34)上的升挡点时,判断为不需要三挡升至四挡,返回到步骤1;步骤10、三挡升至四挡过程控制:电控单元(100)通过检测到的车速传感器(VSS)的车速信号v和升挡可变控制周期函数T(v)={Th, 0≤v<v1; Tl+β Tl(v2‑v)/(v2‑v1), v1≤v≤v2; Tl, v>v2}确定三挡升至四挡控制周期T34,进而确定四挡电磁离合器(44)通电电流函数I4c(t)={I4, 0≤t≤Tδ ; kI4+I4(1‑k)(t‑Tδ)/(T34‑Tδ), Tδ <t≤T34},控制四挡电磁离合器(44)的通电电流,并同时确定三挡电磁离合器(43)通电电流函数I3c(t)={I3, 0≤t≤lTδ ; 0, lTδ <t≤T34},控制三挡电磁离合器(43)的通电电流,式中:Th为最大升挡控制周期;Tl为最小升挡控制周期;v1为最大升挡控制周期对应车速,v1=15km/h;v2为最小升挡控制周期对应车速,v2=50km/h; I3为三挡电磁离合器(43)的通电电流的额定值;I4为四挡电磁离合器(44)的通电电流的额定值;β 为升挡控制周期变化系数;Tδ 为消除四挡电磁离合器(44)分离间隙所需要的最小通电时间;k为接合强度系数;l为延迟分离时间系数;步骤11、判断三挡升至四挡控制过程持续时间t是否小于三挡升至四挡控制周期T34:当三挡升至四挡控制过程持续时间t小于三挡升至四挡控制周期T34时,判断为三挡升至四挡控制过程尚未结束,返回到步骤10;否则,当三挡升至四挡控制过程持续时间t大于等于三挡升至四挡控制周期T34 时,判断为三挡升至四挡控制过程结束,返回到步骤1。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理工大学,未经山东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410469238.9/,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苦参提取物在治疗HPV中的应用
- 下一篇:制造核苷四磷酸类似物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