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赤芍芍药苷含量的栽培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410621349.7 | 申请日: | 2014-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809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04 |
发明(设计)人: | 于建国;于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于荣 |
主分类号: | A01G1/00 | 分类号: | A01G1/00 |
代理公司: | 赤峰市专利事务所 15103 | 代理人: | 刘峰 |
地址: | 024411 内蒙古自治区***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一种提高赤芍芍药苷含量的栽培方法,它对赤芍的产地环境、种子、选地整地、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采用多种栽培措施,选年降雨量在200mm~800mm的地区,最大冻土深度大于20cm的地区,土质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或夹沙土种植,土壤有机质含量大于1%。本发明的栽培方法可提高赤芍栽培的质量,经内蒙多地及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12个地区栽培实验,芍药苷含量为3.2~4.5%,可确保用作药材原料的人工栽培赤芍的供应,并最终代替资源日趋枯竭的野生赤芍。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赤芍 芍药 含量 栽培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提高赤芍芍药苷含量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对赤芍的产地环境、种子、选地整地、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采用如下步骤:1.1 产地环境1.1.1 空气质量符合“GB3095大气环境质量标准”中的二级标准;1.1.2 用水质量农田灌溉用水符合“GB5084农田灌溉水质量标准”中的二级标准;1.1.3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符合“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的二级标准;1.2 种子1.2.1 生产用种子、种苗和芽头选育适宜当地环境的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的种子、种苗和芽头;1.2.2 来源:野生采集或栽培留种1.2.3 良种选择及贮藏1.2.3.1 芽头秋季收获芍药时,将刨出的芍根齐芽头以下5~6厘米处切断,根部入药,芽头做种芽,从芽头中选择形状粗大、芽饱满的健壮芍头,按其大小和芽的多少,顺其自然生长状况,切成数块,每块应有芽苞2~3个,作种苗用;块大成活率高,毛根多,粗根少,质量差;块小虽然成活率低,但根少,粗大,质量好;芽头切开后,晾1~2天,待切口愈合后,呈棕红色时栽植;宜随分割随栽种,否则不要切开分块,将整个芍头沙藏备用;1.2.3.2 种苗在收获赤芍时,将较粗可入药的芍根从芍头着生处切下,细根全部留下,按其芽和根的自然分布,剪成2~4株,每株留壮芽1~2个及根1~2条,根的长度保留18~22cm,剪去过长的根和侧根,供种苗用;1.2.3.3 种子赤芍种子不宜干存,采收后与3倍湿砂拌匀,阴凉库房贮藏,1.3 选地整地1.3.1 选地1.3.1.1 地区选择:选择年降水量200mm~800mm的地区;最大冻土深度大于20cm的地区;1.3.1.2 地块选择:赤芍根长,入土深,要求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土质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或夹沙土种植,土壤有机质含量大于1%;土壤的酸碱度以中性或微碱性为好,忌连作;1.3.2 整地前茬收获后,每亩施入有机基肥3000~4000kg,铺施均匀,深翻土地40cm,播前再浅耕一次,清除田间石块、杂草和草根,耙细整平后打垅或作畦;如砂质较重透水好的地块,宜采用平畦,土质较粘透水不良的地块,宜采用高畦;畦宽130~150cm,畦沟宽30cm,深20cm,四周挖好排水沟;1.4 播种主要用芽头繁殖,二至三年可收药;1.4.1 芽头繁殖1.4.1.1 播种时间分春栽和秋栽,春栽在春分至谷雨,先长根后发芽,成活率高;秋栽较春栽好,宜于8月上旬至9月下旬适期播种;赤芍秋栽在上述时间段中宜早;1.4.1.2 播种量每亩需用赤芍种芽 100~150kg;1.4.1.3 播种方式栽植的行株距为:株距45~50cm;行距30~35cm,每亩栽3300~5000株,栽植时在整好的畦面上按行株距挖穴,穴径20cm,穴深12cm,穴内施入腐熟厩肥或其它有机肥料1000~1500kg/亩,与底土拌匀,约5~7cm;每穴放芍芽1~2个,芽头向上,摆于正中;但因芍头长短不一,应以芽子在地面以下3~6cm为宜;栽后浇水,覆土高出畦面、压实,春栽半月左右出苗;秋栽当年不出苗,翌年春才出苗;1.4.2 分根繁殖1.4.2.1 播种时间与1.4.1.1相同;1.4.2.2 播种量每亩需用赤芍种根 100~200kg;1.4.2.3 播种方式按行距50cm、株距40cm开穴,穴开成35°~45°的斜面,深20cm;每穴种两条根,头朝南,根向北,栽于斜面上,芽与畦面平,将两根栽成八字形,根要栽直,用少量土固定芍根,再覆土镇压;1.4.3 种子繁殖1.4.3.1 播种时间8月上旬种子成熟后,采下立即播种,或与3倍湿砂拌匀贮藏至翌年播种;1.4.3.2 播种量直播每亩约需种子2.0kg左右;1.4.3.3 播种方式条播,按行距20cm划沟,沟深5cm,将种子均匀播入沟内,播种后覆土与畦面齐平,轻镇压,浇水;播后加强苗床管理,第2年5月开始出苗,每年5~6月追施农家肥1次,1000~2000kg/亩,冬季在畦面铺厩肥,1000~2000kg/亩,以保安全越冬;培育2~3年后定植、移栽,移栽方法同芽头栽法;一般需用5年左右才能收获;1.5 田间管理1.5.1 间苗定苗直播地出苗后要视苗情进行间苗,定苗时拔出弱苗、病苗、留取大苗、壮苗;1.5.2 中耕除草1.5.2.1 人工或机械除草栽种后,头两年幼苗矮小,最好在畦面铺上厩肥1000~1500kg/亩,不仅增加肥力,并抑制杂草的生长;栽后第2年红芽露出后,应立即中耕除草,此时的赤芍根纤细,扎根不深,不宜深锄;芽栽当年秋季栽植后,第二年早春解冻就松土保墒,便于出苗;出苗后,杂草易滋生,应勤除草;中耕除草根据情况一般每年进行三次,第一次于春季齐苗后,第二次于夏季杂草大量滋生时,第三次于秋季倒苗后,不宜伤根;1.5.3 追肥1.5.3.1 赤芍喜肥,除施足基肥外,从栽后第二年开始,每年追施尿素40~50kg/亩,分3~4次追施;1.5.3.2 从第二年开始,每年5~6月份在生长旺盛期和开花期,需肥量较大,可施入磷酸二氢钾5~7kg/亩,进行根外追肥;1.5.4 灌溉及排涝赤芍性喜干燥,在夏季高温干燥时期,有条件的地区灌溉;但土壤含水分大会引起烂根,在多雨季节,要及时排除田间积水;1.5.5 摘蕾现蕾时,选晴天将花蕾全部摘除;留种的植株,可去掉部分花蕾;1.5.6 培土与晾根每年入冬封冻前,在离地面7~10cm处剪去枝叶,清理枯枝残叶的同时,在根际培土,高13~16cm;在夏季高温干燥时期,也按上述高度培土抗旱;1.5.7 间作栽后当年和第2年,在赤芍行间栽种玉米或大豆;1.5.8 越冬期管理地上茎叶开始枯黄,进入越冬休眠期;此期管理,一是培土;二是防止放牧和畜禽的践踏危害,做好田间管护工作;1.5.9 返青期管理1.5.9.1 清园返青前人工进行彻底清园,将地表枯干茎叶清除,以减轻病虫的发生;1.5.9.2 追肥浇水每亩追施优质农家肥1500~2000kg,全田铺施,随即浇水;1.6 病虫害防治1.6.1 病害选择高效低残的农药,有效地控制病虫害,使农药残留不超过规定的指标;1.6.1.1 锈病防治清除病残体,集中销毁,发病初期用15%粉锈宁1000倍液或97%敌锈钠400倍液喷雾防治;也可用0.3~0.4波美度石硫合剂喷洒;1.6.1.2 灰霉病防治:清除被害枝叶,集中烧毁或深埋;采取轮作或选用无病种芽;平时应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排水,保持通风透光;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力;易发病期和发病初期用1∶1∶100波尔多液喷晒植株,每隔10~14天喷1次,连续进行3~4次,或用50%多菌灵800~1000倍液或用40%乙磷铝250倍液喷晒;1.6.1.3 叶斑病防治增施磷钾肥,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水溶液,提高植株抗病力;发病初期喷50%多菌灵800~10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在霉雨季节喷一次,9月上旬和中旬各喷一次;1.6.2 虫害有蛴螬、地老虎、蝼蛄等危害根部;每亩可用辛硫磷2公斤,制成毒土,结合整地撒入土中毒杀;可用90%敌百虫原药0.5kg或辛硫磷加饵料50kg拌成毒饵诱杀;1.7 采收1.7.1 采种8月份种子成熟,种皮变为黑褐色时采收;1.7.2 收根1.7.2.1 采收时间有性繁殖的赤芍4~5年收获,用芽头繁殖的3~4年收获;8~9月份采挖为宜;1.7.2.2 采收方法采挖选择晴天,先将地上茎叶割去,顺着根系生长的方向深挖,尽量不刨断,不伤根皮;大面积种植可用专用犁起收。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于荣,未经于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410621349.7/,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棚式栽培黑木耳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小麦-大豆-根用芥菜种植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