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SiO2薄膜红外特征吸收峰分峰数量确定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720154.8 | 申请日: | 2014-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586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25 |
发明(设计)人: | 刘华松;刘丹丹;季一勤;王利栓;姜承慧;姜玉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三研究院第八三五八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21/3563 | 分类号: | G01N21/3563 |
代理公司: |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专利中心 11011 | 代理人: | 刘东升 |
地址: | 300308 天津市***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属于光学薄膜低折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SiO2薄膜红外特征吸收峰数量确定方法。本发明涉及光学薄膜在红外特征吸收峰叠加情况,对叠加吸收峰数量的精确分解方法,具体提出一种对薄膜材料红外特征吸收光谱吸收峰数量的确定方法,其将不同的吸收峰等效为化学物质的成分,利用红外光谱测量技术确定化学物质成分组成的原理,对薄膜样品进行处理后进行吸收峰数量的确定。本发明优点是在于可以准确确定薄膜的吸收峰数量,特别是对于相近吸收峰叠加的情况效果最为明显。由此,本发明提出通对吸收峰的分解方法,实现能够精确确定吸收峰的叠加数量,为材料介电常数的反演计算奠定技术基础。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sio sub 薄膜 红外 特征 吸收 峰分峰 数量 确定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SiO2薄膜红外特征吸收峰数量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首先在硅基底制备薄膜样品,通过加热或者物理减薄的方法,在不改变薄膜介电常数的前提下,获得N个薄膜的样品;步骤S2:利用红外光谱仪测量N个薄膜样品的红外透过率或红外反射率光谱,测量波长为λ1、λ2、......λm,扫描步长为Δλ,m=(λm‑λ1)/Δλ,其中,m远大于N;对于红外光透射的样品测量其透过率光谱T1、T2、…TN,而对于红外光不透明的样品则测量其反射率光谱R;步骤S3:将测量的光谱矩阵化如下: 步骤S4:计算出光谱矩阵Tm×N的协方差矩阵A: 步骤S5:计算出光谱协方差矩阵A的特征矩阵ΛN×N,对角线外元素全部为零,本征值非零的个数就为光谱内的吸收峰值个数: 在确定个数的过程中,由于矩阵特征值不可能具有完全等于零的数,只能无限小,因此按照下面的两种方法判断定非零本征值的个数:第一种方法:定义误差函数RE,矩阵ΛN×N中大于误差函数RE的就认为是非零本征值,非零本征值的数量即为分峰数量,RE的表达式如下: 其中,k为大于1的自然整数,m为光谱中波长点数,N为样品数;第二种方法:定义指数误差函数IND,IND由大到最小再由最小到最大,计算由大到小的个数即可得到分峰数,IND函数表达式如下: 其中,k为大于1的自然整数,m为光谱中波长点数,N为样品数。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三研究院第八三五八研究所,未经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三研究院第八三五八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410720154.8/,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