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抛光的多路径融合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838054.5 | 申请日: | 2015-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936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9 |
发明(设计)人: | 王绍志;刘健;隋永新;杨怀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24B13/06 | 分类号: | B24B13/06 |
代理公司: | 长春菁华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 22210 | 代理人: | 南小平 |
地址: | 130033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一种用于抛光的多路径融合方法,属于光学加工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多路径加工表面不均匀、加工痕迹残留的技术问题;首先确定两相邻路径的分界线并将其扩充为一定区域;然后对该交界区域内的面形进行分割;将分割后的面形分别归于左右区域,并重新计算两区域的路径与面形;根据两区域的路径与面形分别计算驻留时间;控制机床分别按两路径进行加工;重复以上过程直至加工结果满足要求。本方法计算简单、处理速度快,加工效果好,可充分利用不同路径的优点进行综合加工。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抛光 路径 融合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用于抛光的多路径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步骤1:确定多路径中任意两条相邻路径P和路径Q的边界线;步骤2:将两条相邻路径P和路径Q的临界线进行扩充,扩充的宽度为H,扩充后的边界线分别为边界线A和边界线B,边界线A在路径P的区域内,边界线B在路径Q的区域内;步骤3:将扩充后的边界线A和边界线B之间的面形进行分割,在路径P的区域这侧的面形为M,在路径Q的区域这侧的面形为N;步骤4:将面形M与路径P所在区域的面形合并,得到路径P所在区域的总面形α;将面形N与路径Q所在区域的面形合并,得到路径Q所在区域的总面形β;步骤5:在合并后的面形区域内重新生成路径P和路径Q,路径P延拓至边界线B处,路径Q延拓至边界线A处;步骤6:根据重新生成的路径P以及路径P所在区域的总面形α,计算在路径P中驻留点的驻留时间;根据重新生成的路径Q以及路径Q所在区域的总面形β,计算在路径Q中驻留点的驻留时间;步骤7:根据在路径P和在路径Q中驻留点的驻留时间,控制机床分别沿重新生成的路径P和路径Q运动,以修正元件的面形误差;步骤8:检测修正后的元件的面形误差,重复步骤1至步骤7,直到元件面形误差满足加工要求。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410838054.5/,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