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柴油发动机后处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91941.6 | 申请日: | 2014-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170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16 |
发明(设计)人: | 黄保科;孟祥山;高巧;高延新;马玉凤;左淼都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N3/035 | 分类号: | F01N3/035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逢京喜;吴兰柱 |
地址: | 230022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柴油发动机后处理系统,包括氧化催化器和颗粒捕集器,所述氧化催化器和颗粒捕集器被封装在同一个壳体内,其中所述氧化催化器载体采用堇青石材质,为通透式蜂窝状结构,开孔数400目/平方英寸,孔壁厚4mil,截面尺寸φ143.8mm,其中所述颗粒补集器载体采用SiC材质,为蜂窝状结构,相邻的蜂窝通道一个为前端敞开、后端堵塞,一个为前端堵塞、后端敞开,开孔数300目/平方英寸,孔壁厚12mil,截面尺寸φ143.8mm。本实用新型的后处理系统气体流动均匀性达到了95%,柴油氧化催化器(DOC)的催化转化效率可达90%以上,颗粒补集器(DPF)的补集效率可达95%以上。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柴油发动机 处理 系统 | ||
【主权项】:
一种柴油发动机后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氧化催化器和颗粒捕集器,所述氧化催化器和颗粒捕集器被封装在同一个壳体内,其中所述氧化催化器载体采用堇青石材质,为通透式蜂窝状结构,开孔数400目/平方英寸,孔壁厚4mil,截面尺寸φ143.8mm,其中所述颗粒补集器载体采用SiC材质,为蜂窝状结构,相邻的蜂窝通道一个为前端敞开、后端堵塞,一个为前端堵塞、后端敞开,开孔数300目/平方英寸,孔壁厚12mil,截面尺寸φ143.8mm。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420091941.6/,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