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微粒捕集器尾气加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59001.6 | 申请日: | 2014-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427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30 |
发明(设计)人: | 尹乾熙;李君;刘宇;孙巍;张卫国;张续升;许立强;张猛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F01N5/02 | 分类号: | F01N5/02 |
代理公司: | 长春吉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201 | 代理人: | 邵铭康;朱世林 |
地址: | 130012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微粒捕集器尾气加热装置属发动机后处理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中外壳Ⅰ、外壳Ⅱ与后处理器壳体之间形成一空腔;进气导管Ⅱ的出口端与空腔的前部相通;排气导管Ⅱ的入口端与空腔的后部相通;进气导管Ⅰ的入口端与文丘里管结构的连接管的喉道前部相通;进气导管Ⅰ的开口方向与尾气来流方向相反;排气导管Ⅰ的出口端与文丘里管结构的连接管的喉道处相通;排气导管Ⅰ的出口端开口方向与尾气来流方向一致;本实用新型利用发动机尾气的热量对后处理器进行加热,减小微粒捕集器使用过程中特别是再生时的温度梯度;可防止因大的温度梯度导致载体损坏的情况出现;利用发动机尾气对后处理器加热,使氧化型催化器的起燃更迅速,减小气体污染物排放。 | ||
搜索关键词: | 微粒 捕集器 尾气 加热 装置 | ||
【主权项】:
一种微粒捕集器尾气加热装置,由后处理器壳体(1)、圆环状石棉垫片Ⅰ(3)、外壳Ⅰ(4)、氧化型催化器(5)、微粒捕集器(6)、排气导管Ⅱ(7)、圆环状石棉垫片Ⅱ(8)、管接头Ⅱ(10)、排气导管Ⅰ(11)、文丘里管结构的连接管(12)、进气导管Ⅰ(13)、管接头Ⅰ(14)、进气导管Ⅱ(16)、圆环状石棉垫片Ⅲ(19)、外壳Ⅱ(20)、条状石棉垫片Ⅰ(21)、条状石棉垫片Ⅱ(22)组成,其中氧化型催化器(5)和微粒捕集器(6)置于后处理器壳体(1)中,后处理器壳体(1)出口端经圆环状石棉垫片Ⅲ(19)与文丘里管结构的连接管(12)螺栓连接;其特征在于外壳Ⅰ(4)与外壳Ⅱ(20)二连接处分别设有条状石棉垫片Ⅰ(21)和条状石棉垫片Ⅱ(22),并由螺栓连接;外壳Ⅰ(4)和外壳Ⅱ(20)与后处理器壳体裙边Ⅰ(2)连接处设有圆环状石棉垫片Ⅰ(3),并由螺栓连接;外壳Ⅰ(4)和外壳Ⅱ(20)与后处理器壳体裙边Ⅱ(9)连接处设有圆环状石棉垫片Ⅱ(8),并由螺栓连接;外壳Ⅰ(4)、外壳Ⅱ(20)与后处理器壳体(1)之间形成一个空腔(18);进气导管Ⅰ(13)的出口端和进气导管Ⅱ(16)的入口端经管接头Ⅰ(14)连接;排气导管Ⅱ(7)的出口端和排气导管Ⅰ(11)的入口端经管接头Ⅱ(10)连接;进气导管Ⅱ(16)的出口端经外壳Ⅰ(4)顶端切向与空腔(18)的前部相通;排气导管Ⅱ(7)的入口端经外壳Ⅰ(4)顶端切向与空腔(18)的后部相通;进气导管Ⅰ(13)的入口端与文丘里管结构的连接管(12)的喉道(23)前部相通;进气导管Ⅰ(13)的开口方向与尾气来流方向相反;排气导管Ⅰ(11)的出口端与文丘里管结构的连接管(12)的喉道(23)处相通;排气导管Ⅰ(11)的出口端开口方向与尾气来流方向一致。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420159001.6/,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