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native晶体管的高电源抑制带隙基准源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05282.4 | 申请日: | 2014-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733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13 |
发明(设计)人: | 李景虎;黄果池;张远燚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一丁芯光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F1/56 | 分类号: | G05F1/56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张宏威 |
地址: | 350003 福建省福州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基于native晶体管的高电源抑制带隙基准源,属于电源领域,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传统带隙基准源的电源抑制问题比较严重;无法有效降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误差放大器A、native NMOS晶体管MNA1、NMOS晶体管MN1、MN2、MN3、PMOS晶体管MP1、MP2、PNP型三极管Q1、Q2、R1、R2和R3;MP1源极、MN3漏极和MNA1漏极连接VDD;MP1、MP2、MN1和MN2依次串联后接地;MN3栅极连接公共节点VG;MNA1栅极连接R2、R3和基准源输出端VREF;MNA1栅极连接A输出端;A同相输入端连R2和Q1,A反相输入端连R1、R3和Q2。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native 晶体管 电源 抑制 基准 | ||
【主权项】:
基于native晶体管的高电源抑制带隙基准源,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误差放大器A、native NMOS晶体管MNA1、NMOS晶体管MN1、NMOS晶体管MN2、NMOS晶体管MN3、PMOS晶体管MP1、PMOS晶体管MP2、PNP型三极管Q1、PNP型三极管Q2、电阻R1、电阻R2和电阻R3;PMOS晶体管MP1的源极、NMOS晶体管MN3的漏极和Native NMOS晶体管MNA1的漏极同时连接电源VDD;PMOS晶体管MP1的栅极和PMOS晶体管MP2的栅极同时接地GND;PMOS晶体管MP1的漏极连接PMOS晶体管MP2的源极;NMOS晶体管MN3的栅极同时连接PMOS晶体管MP2的漏极、NMOS晶体管MN1的漏极及其栅极;NMOS晶体管MN1的源极连接NMOS晶体管MN2的漏极及其栅极,NMOS晶体管MN2的源极接地;Native NMOS晶体管MNA1的栅极连接误差放大器A的输出端VO;Native NMOS晶体管MNA1的源极同时连接NMOS晶体管MN3的源极、电阻R2的一端、电阻R3的一端和带隙基准源的输出端VREF;电阻R2的另一端同时连接误差放大器A的同相输入端和PNP型三极管Q1的发射极,PNP型三极管Q1的基极和集电极同时连接GND;电阻R3的另一端同时连接误差放大器A的反相输入端和电阻R1的一端,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PNP型三极管Q2的发射极;PNP型三极管Q2的基极和集电极连接GND。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一丁芯光通信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福建一丁芯光通信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420205282.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金属橡胶优化设计与性能预报方法
- 下一篇:测试结构及其版图生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