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行星减速机的润滑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02011.8 | 申请日: | 2014-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629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26 |
发明(设计)人: | 胡洪伟;李业明;陈济平;费中旦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南方通达齿轮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57/04 | 分类号: | F16H57/04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王江成 |
地址: | 310014 浙江省杭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行星减速机的润滑结构,解决行星减速机构需要润滑位置多且复杂,难以兼顾送油量、润滑及冷却效果问题。本装置对推力转盘行星减速机两路油路进行集成设计,第一路油道通过推力转盘行星减速机构的靠外侧的平面推力轴承、内齿圈与行星轮齿轮副、行星轮轴承回至油壶;第二路油道通过本装置靠内圈的导向轴承、浮动齿套的上齿轮副、下齿轮副、摩擦副、以及浮动齿套内侧的推力轴承、关节轴承、最后通过太阳轮齿轮副、行星架外侧回到油壶。本实用新型两路油路的设计减少了单位时间循环机油的总量,且满足了整个装置各工作面的润滑和冷却需求,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本实用新型回油油道总体采用从上到下的油道设计,利用机油自重润滑各部件并回流至油壶,减少机油循环动力消耗。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行星 减速 润滑 结构 | ||
【主权项】:
一种行星减速机的润滑结构,包括机架壳体,其特征在于:动力由下向上传递,包括同一水平面设置的太阳轮、行星轮、内齿圈,行星轮通过行星齿轮轴承安装在行星齿轮架上,行星齿轮架上端通过浮动齿套带动连接轮转动,连接轮通过销带动推力转盘转动,推力转盘通过水平设置的平面推力轴承安装在机架壳体上,连接轮通过设置在机架壳体上的导向轴承安装定位,浮动齿套为空心套,浮动齿套外侧上部通过上齿轮副与连接轮联接、下部通过下齿轮副与行星架联接,浮动齿套的上端设有支架、下端设有支座,支架在浮动齿套内部通过从上到下设置的推力轴承和关节轴承吊设支撑支座,支座吊设支撑行星架,浮动齿套底端与支座接触位置为弧面的摩擦副;所述平面推力轴承下方的机架壳体上水平设置有连接油壶的第一路供油管及第二路供油管,所述第一路供油管连接有集成分配器,集成分配器上设有径向辐射状的喷油管,喷油管上均匀设置有多个朝平面推力轴承供油的喷油孔;平面推力轴承外圈回油通过设置在平面推力轴承外侧机架壳体上的第一路回油通道A连接内齿圈、内齿圈回油回连至油壶;平面推力轴承内圈回油连接设置在平面推力轴承内侧机架壳体上的第一路回油通道B,第一路回油通道B的下方开口对齐行星齿轮轴线回转路径,并在行星架上的行星齿轮轴线位置上表面开设有接油孔,接口孔底部通过倾斜通道连接到行星齿轮轴承上方,行星齿轮轴承出油回连至油壶;第二路供油管从外侧连接到导向轴承,导向轴承内侧连接设置在连接轮上的第二路主回油通道,第二路主回油通道连接至支架后由外到内依次通过第二路回油通道A、第二路回油通道B、第二路回油通道C回油;第二路回油通道A开口设置在上齿轮副的上方,回油依次通过上齿轮副、下齿轮副后回连至油壶;第二路回油通道B开口沿浮动齿套内侧壁开口,浮动齿圈内侧的支座上对齐太阳轮齿轮副处设有过油孔,回油直接润滑摩擦副,并通过过油孔润滑太阳轮齿轮副后回连至油壶;第二路回油通道C开口设置在推力轴承上方,回油依次润滑推力轴承、关节轴承后,与第二路回油通道B汇合润滑摩擦副、并通过过油孔润滑太阳轮齿轮副后回连至油壶。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南方通达齿轮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南方通达齿轮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420402011.8/,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LED透镜及透镜模组
- 下一篇:LED路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