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L‑苯丙氨酸糖酸转化率提高的谷氨酸棒杆菌重组菌有效
申请号: | 201510003494.3 | 申请日: | 2015-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60852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5 |
发明(设计)人: | 陈坚;堵国成;康振;张传志;顾汉章;徐堃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南大学;江苏汉光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1/21 | 分类号: | C12N1/21;C12N15/77;C12P13/22;C12R1/15 |
代理公司: | 北京爱普纳杰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11419 | 代理人: | 张勇 |
地址: | 21412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L‑苯丙氨酸糖酸转化率提高的谷氨酸棒杆菌重组菌,属于代谢工程领域。本发明的重组菌株缺失了基因aroP、aceE、ldh、pstI,在原pstI位点整合了iolT2‑ppgk基因,同时转入了含有L‑Phe合成途径八个关键酶的调控表达质粒。本发明的重组菌株明显提高了L‑Phe中间产物PEP积累量,L‑Phe产量以及L‑Phe对葡萄糖的糖酸转化率,改变碳源流向降低或者阻断副产物积累,此代谢工程的手段能被应用于以PEP为前体的其他代谢产物的合成。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苯丙氨酸 转化 提高 谷氨酸 杆菌 重组 | ||
【主权项】:
一种谷氨酸棒杆菌重组菌,其特征在于,以谷氨酸棒状杆菌为出发菌株,缺失了L‑Phe吸收途径的基因aroP、乙酸脱氢酶系I基因aceE、乳酸脱氢酶基因ldh、葡萄糖转运PTS系统的基因pstI,在原pstI位点整合了非依赖于PEP消耗的葡萄糖转运基因iolT2‑ppgK,同时转入了含有L‑Phe合成途径八个关键酶的调控表达质粒;所述基因pstI、iolT2‑ppgK、aroP、aceE、ldh的核苷酸序列分别如SEQ ID NO.21、SEQ ID NO.22、SEQ ID NO.23、SEQ ID NO.19、SEQ ID NO.20所示;所述的八个关键酶为编码3‑脱氧‑D阿拉伯庚酮糖‑7磷酸合酶的aroFfbr、编码莽草酸脱氢酶的aroE,编码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合成酶的ppsA、编码转酮酶的tktA、编码分支酸变位酶/预苯酸脱水酶双功能酶的pheAfbr、编码5‑烯醇丙酮酸莽草酸‑3‑磷酸合酶的aroA、编码氨基转移酶的tyrB和编码莽草酸激酶的aroL;所述八个关键酶的核苷酸序列分别是:SEQ ID NO.17、Gene ID:3343183、Gene ID:14791674、Gene ID:3343601、SEQ ID NO.18、Gene ID:3345010、Gene ID:12933673、Gene ID:12930837所示的序列。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南大学;江苏汉光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江南大学;江苏汉光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10003494.3/,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株防治油茶象幼虫的金龟子绿僵菌及其应用
- 下一篇:户用纯秸秆沼气发酵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