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电能表测量正负偏差的综合评价方法及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10007339.9 | 申请日: | 2015-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8365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4 |
发明(设计)人: | 黄艳;王焕宁;吴晓昱;赵志华;吴锦铁;鲍学军;陈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计量检测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R35/04 | 分类号: | G01R3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创毕升专利事务所 11218 | 代理人: | 郭韫 |
地址: | 100029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电能表测量正负偏差的综合评价方法及其系统,该方法包括步骤:S1、选取智能电能表的6个负载点,功率因子分别为1.0、1.0、1.0、0.5L、0.5L、0.5L;而负载电流则依据直接接入型电能表或经互感器接入型电能而有所不同;S2、利用公式得出智能电能表的加权平均值误差,其中e1、e2、e3、e4、e5、e6表示各负载点的相对示值误差;S3、将该加权平均值误差与预设的计量误差评价区进行对比,判断智能电能表的计量是属于正差、负差或零差。本发明充分反映电能表在实际应用中误差的综合计量性能,也为智能电能表生产、电力、能源监测带来准确有益的电能计量数据。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电能表 测量 正负 偏差 综合 评价 方法 及其 系统 | ||
【主权项】:
1.一种智能电能表测量正负偏差的综合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S1、选取电能表的6个负载点,对于直接接入型智能电能表,第一负载点的负载电流为0.1Ib,功率因子为1.0;第二负载点的负载电流为Ib,功率因子为1.0;第三负载点的负载电流为0.5Imax,功率因子为1.0;第四负载点的负载电流为0.2Ib,功率因子为0.5L;第五负载点的负载电流为Ib,功率因子为0.5L;第六负载点的负载电流为0.5Imax,功率因子为0.5L;对于经互感器接入型电能表,第一负载点电流为0.05In,功率因子为1.0;第二负载点电流为In,功率因子为1.0;第三负载点经电流为Imax,功率因子为1.0;第四负载点电流为0.1In,功率因子为0.5L;第五负载点电流为In,功率因子为0.5L;第六负载点电流为Imax,功率因子为0.5L;S2、利用公式得出所述智能电能表的加权平均值误差,其中e1表示所述第一负载点的相对示值误差,e2表示所述第二负载点的相对示值误差,e3表示所述第三负载点的相对示值误差,e4表示所述第四负载点的相对示值误差,e5表示所述第五负载点的相对示值误差,e6表示所述第六负载点的相对示值误差;S3、将所述加权平均值误差γ与预设的计量误差评价区进行对比,判断所述智能电能表的计量是属于正差、负差或零差;在所述步骤S3中,依据所述智能电能表的误差最小分辨力M或等级所对应的准确度K设定所述计量误差评价区;所述智能电能表的误差最小分辨力M=K×0.1,其中K代表所述智能电能表的等级所对应的准确度;所述计量误差评价区分为零差区、正差区与负差区,以所述智能电能表的误差最小分辨力M或等级所对应的准确度K表示;当以所述智能电能表的误差最小分辨力M表示时,所述零差区的数值范围为[‑0.2M,0.2M],所述正差区的数值范围为(0.2M,10M],所述负差区的数值范围为[‑10M,‑0.2M);当以所述智能电能表的等级所对应的准确度K表示时,所述零差区的数值范围为[‑0.02K,0.02K],所述正差区的数值范围为(0.02K,K],所述负差区的数值范围为[‑K,‑0.02K)。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计量检测科学研究院,未经北京市计量检测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10007339.9/,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