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池微短路的识别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025325.X | 申请日: | 2015-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17330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1-25 |
发明(设计)人: | 张明轩;欧阳明高;卢兰光;何向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M10/0525 | 分类号: | H01M10/0525;H01M10/4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鼎言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4311 | 代理人: | 哈达 |
地址: | 100084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通过判断同一时刻串联电池组中各个电池单体的电压导数或电压微分中是否存在离群点,就可以判断该串联电池组是否发生微短路,以及具体哪个电池单体在何时发生了微短路,进一步利用信息熵的判断方法,可以区分该微短路是内短路还是外短路。本发明电池微短路的识别方法,对于使用动力电池组的产品的安全性的提高,如电动汽车、飞机,具有关键作用。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短路 识别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电池微短路的识别方法,用于对多个电池单体串联组成的电池组在使用过程中的微短路现象进行识别,具体步骤包括:S1,实时采集各个所述电池单体的电压,以获得每个电池单体的电压集U(t),该电压集U(t)包括多个电压U,该多个电压U与多个时间点t一一对应;S2,计算各个所述电池单体在所述多个时间点t中某一时间点ti的电压导数dU/dt(t=ti);S3,判断各个电池单体的电压导数dU/dt(t=ti)中是否存在离群点,所述离群点是指所述各个电池单体的电压导数dU/dt(t=ti)中远小于其他电压导数dU/dt(t=ti)的极端小值,若有,进入步骤S4,否则,返回步骤S1,所述判断各个电池单体的电压导数dU/dt(t=ti)中是否存在离群点的方法包括:S31,去除所述各个电池单体的电压导数dU/dt(t=ti)中的最大值max1和最小值min1,计算剩余所述电压导数dU/dt(t=ti)的平均值mean1和标准差stdev1;S32,计算所述最小值min1与所述平均值mean1的差值的绝对值|min1‑mean1|;S33,判断所述绝对值|min1‑mean1|是否大于3倍的所述标准差stdev1,若是进入步骤S34,否则进入步骤S35;S34,判定所述最小值min1为所述离群点;S35,判定不存在所述离群点;S4,判定所述离群点对应的电池单体在所述时间点ti发生了微短路。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10025325.X/,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非水电解液及锂离子二次电池
- 下一篇:高倍率钛酸锂电池及其的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