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柔性簧片的晶振减振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10053652.6 | 申请日: | 2015-0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16923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4 |
发明(设计)人: | 葛世滨;段学超;保宏;杜敬利;张国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3H9/09 | 分类号: | H03H9/09 |
代理公司: | 西安长和专利代理有限公司61227 | 代理人: | 黄伟洪 |
地址: | 710071 陕西省***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柔性簧片的晶振减振装置,第一柔性簧片与第二柔性簧片分别中心对称地布置于晶振的四个侧面,调节螺杆与调节螺母通过螺旋副相连接,其余各零件通过螺钉相连接。本发明通过第一柔性簧片和第二柔性簧片实现减振功能,通过调节螺杆与调节螺母构成的螺旋机构实现减振刚度的调节,第一柔性簧片和第二柔性簧片用高弹性耐冲击的弹簧钢加工而成,能够提供较好的减振效果。此外,本发明的结构紧凑,柔性簧片构型丰富,设计空间较大,适用性广,减振性能良好,刚度易于调节,耐高低温,抗腐蚀,不易老化,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及广阔的应用前景。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柔性 簧片 晶振减振 装置 | ||
【主权项】:
一种基于柔性簧片的晶振减振装置,包括:壳外挡片、上壳体、下壳体、下壳体底板,其特征在于,该减振装置的内部结构包括:晶振、电路板、第一柔性簧片、第二柔性簧片、调节螺杆、调节螺母、连接件、板下柔片;第一柔性簧片与第二柔性簧片都是厚度均匀的薄片结构,连接件和板下柔片分别成中心对称地布置于电路板下面的两对侧,第一柔性簧片与第二柔性簧片分别中心对称地布置于晶振的四个侧面,调节螺杆与调节螺母通过螺旋副相连接;该基于柔性簧片的晶振减振装置还包括:第一盘头螺钉、第一沉头螺钉、第二盘头螺钉、第三盘头螺钉、第四盘头螺钉、第五盘头螺钉、第二沉头螺钉、第三沉头螺钉、第四沉头螺钉;连接件和板下柔片的一端螺孔分别与电路板四角的通孔用第一盘头螺钉相固连;第一柔性簧片与调节螺母在一端用第三盘头螺钉相固连,另一端与连接件上的螺纹孔通过第二盘头螺钉相固连;第二柔性簧片与调节螺母在一端用第五盘头螺钉相固连,另一端与板下柔片上的螺纹孔通过第四盘头螺钉相固连;配重与两个连接件通过第一沉头螺钉相固连;调节螺杆安装在上壳体四角处的同轴光孔中,并通过调节螺杆与调节螺母构成的螺旋副将减振结构装配到上壳体内;壳外挡片套在调节螺杆伸出上壳体外的圆阶梯光轴上,并通过第二沉头螺钉固连在上壳体的外壁上;下壳体通过3个第三沉头螺钉与上壳体相固连,下壳体底板通过3个第四沉头螺钉与下壳体相固连;该基于柔性簧片的晶振减振装置设置两个第一柔性簧片、两个第二柔性簧片、两个板下柔片、两个连接件、四个调节螺杆、四个调节螺母、四个壳外挡片;调节螺母和调节螺杆通过螺旋副相配合,调节螺母上开有两个螺纹通孔,竖直方向的螺纹通孔和柔性簧片相固连,水平方向的螺纹通孔与调节螺杆上的螺纹构成调节螺旋副,将调节螺杆的旋转运动转换为螺母相对于螺杆轴向的平移运动;上壳体与下壳体各做成四面不对称的两部分,下壳体部分又由下壳体和下壳体底板构成;配重与晶振电路板通过连接件相固连;采用高弹性和耐冲击的弹簧钢制成的第一柔性簧片、第二柔性簧片和板下柔片。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未经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10053652.6/,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