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丙纶/羊毛/聚酯纤维混纺面料的制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123366.2 | 申请日: | 2015-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271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24 |
发明(设计)人: | 叶冬明;陈菊媛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陈恒织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6P3/14 | 分类号: | D06P3/14;D06P3/66;D06P1/38;D06P3/54;D06P1/16;D06P3/79;D06P1/673;D06P1/44;D03D15/00;D02G3/04;D06B3/10;D06B5/22;D06B15/00 |
代理公司: | 南京利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56 | 代理人: | 任立 |
地址: | 215101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丙纶/羊毛/聚酯纤维混纺面料的制作方法,选用的经纬线材料按质量份数计为:丙纶纤维40-90份,精梳棉20-40份,超细旦涤纶8-18份,羊毛40-60份,聚酯纤维10-20份,桑蚕丝5-10份,经线采用92/2,纬线采用48/1;印染工序中,羊毛纤维采用低温85℃染色;精梳棉采用中温型活性染料于60℃染色,控制pH值为8-9,时间60min;聚酯纤维染色采用高温型分散染料在40℃-50℃时加入占纤维3%—6%质量百分比的磷酸氢二铵,调节染色酸碱度保持在中性,温度110-130℃,时间60min,压力1.96Mpa;丙纶纤维染色时先加入液态多合助剂,助剂按质量份数包括:氢氧化钠:0.5-1.5份,螯合剂:0.2-0.5份,六偏磷酸钠:0.2-1份,氢氧化钠、螯合剂及六偏磷酸钠的总质量与水的质量比为2:50。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丙纶 羊毛 聚酯纤维 混纺 面料 制作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丙纶/羊毛/聚酯纤维混纺面料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选用的经纬线材料按质量份数计为:丙纶纤维40‑90份,精梳棉20‑40份,超细旦涤纶8‑18份,羊毛40‑60份,聚酯纤维10‑20份,桑蚕丝5‑10份,所述经线采用92/2,所述纬线采用48/1;所述混纺面料的制备工序为清棉→梳棉→混条→头针→二针→三针→四针→粗纱→细纱→浆纱→印染→织布→整经→并线→倍捻→单煮→真空定型→双煮→喷气操作;所述印染工序中,羊毛纤维采用低温85℃染色;精梳棉采用中温型活性染料于60℃染色,控制pH值为8‑9,时间60min;聚酯纤维染色采用高温型分散染料在40℃‑50℃时加入占纤维3%—6%质量百分比的磷酸氢二铵,调节染色酸碱度保持在中性,温度110‑130℃,时间60min,压力1.96Mpa;所述丙纶纤维染色时先加入液态多合助剂,所述助剂按质量份数包括:氢氧化钠:0.5‑1.5份,螯合剂:0.2‑0.5份,六偏磷酸钠:0.2‑1份,所述氢氧化钠、螯合剂及六偏磷酸钠的总质量与水的质量比为2:50;印染结束后根据面料的待染料浓度保温60‑90min;所述混条→头针→二针→三针→四针→粗纱→细纱操作中,控制相对湿度70%‑75%,温度26‑30℃;所述梳棉步骤中:粘胶纤维的锟林、刺辊速比为2.5:3,锡林盖板的隔距为0.15mm,生条定量16‑18 g/5m;超细旦涤纶梳棉的锟林、刺辊速比为2.4:2.6,锡林盖板的隔距为0.1mm,生条定量16g/5m;聚酯纤维的锟林、刺辊速比为2:3,锡林盖板的隔距为0.11mm;羊毛的锟林、刺辊速比为2.6:3.1,锡林盖板的隔距为0.15mm;桑蚕丝的锟林、刺辊速比为2.4:3.2,锡林盖板的隔距为0.08mm;所述单煮操作时间为25‑35分钟,温度为45‑55℃;所述双煮操作采用低温煮法,温度为45℃‑75℃,次数3‑6次;所述真空定型具体步骤为:将面料推入蒸丝箱内并向箱内注水,注水量控制为没过面料高度的三分之一,预热蒸丝箱使其内部温度达到20‑35℃;利用水环真空泵对箱体内进行第一次抽真空,并对箱体内部进行加热,使得将低温饱和蒸汽渗透到面料中,加热0.6‑0.8h保持箱体内温度达到80‑90℃后静置45‑50min;对静置后的箱体进行第二次抽真空,并再次加热箱体内部,加热时间30‑45min,保持箱体内温度为86‑95℃;加热结束后保温并静25‑30min,即完成面料的真空定型。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陈恒织造有限公司;,未经苏州陈恒织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10123366.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