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株转化乳糖废水合成乳糖酸的密孔菌及转化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125457.X | 申请日: | 2015-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006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16 |
发明(设计)人: | 廖祥儒;冯圆圆;李韵雅;张永;蔡宇杰;管政兵;樊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14 | 分类号: | C12N1/14;C12P7/58;C12R1/64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4122 江苏省无锡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一株用于转化乳糖废水制备乳糖酸的密孔菌,其分类命名为密孔菌(Pycnoporus sp.)SYBC-L10,已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地址为中国武汉武汉大学,保藏编号为CCTCC NO:M2015020。用密孔菌(Pycnoporus sanguineus)SYBC-L10微生物作为菌种,以乳糖废水为转化底物,添加氮源、无机盐及诱导剂组成发酵培养基,微生物转化制备乳糖酸。在发酵过程中通过添加琥珀酸缓冲液,使得发酵过程中pH保持恒定,提高乳糖废水的转化率,优化条件下转化率达到85%以上。对于乳糖酸的研究,我国在此方面的研究尚属空白。本发明转化的乳糖废水中,根据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其中的乳糖含量为25%左右。 | ||
搜索关键词: | 转化 乳糖 废水 合成 密孔菌 方法 | ||
【主权项】:
一株转化乳糖废水合成乳糖酸的密孔菌及转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分类命名为密孔菌(Pycnoporus sp.)SYBC‑L10,保藏编号CCTCC NO: M 2015020的密孔菌转化乳糖废水制备乳糖酸,工艺为:(1)菌种:采用CCTCC NO: M 2015020为出发菌株;(2)菌种保藏:所用菌株在保藏培养基上保藏,3‑6个月转接一次;保藏培养基:PDA培养基;(3)种子培养:从保藏培养基转入种子培养基需活化1次,每次30℃下培养4d;(4)微生物转化:将CCTCC NO: M 2015020菌株添加到发酵培养基中,利用微生物产的纤维二糖脱氢酶和漆酶将乳糖转化为乳糖酸;发酵培养基的组分以g/L计为:碳源20‑50,有机氮源6‑10,无机氮源4‑10,磷酸二氢钾1,硫酸镁0.3,氯化钙0.08,七水硫酸锌0.005,四水硫酸锰0.0015,六水氯化钴0.0015七水硫酸铁0.005;所述的碳源为乳糖废水中乳糖,所述的氮源为有机氮源黄豆粉,无机氮源为磷酸氢二铵;转化底物乳糖在发酵培养基中的浓度为3%‑5%W/V,种子液以10%的接种量,接入添加不同氮源以及无机盐组成的发酵培养基中,250mL三角瓶装液量为50mL;在28‑30℃,200‑220rmp的条件下培养7d,得到含乳糖酸的发酵液;(5)在发酵过程中通过添加琥珀酸缓冲液,使得发酵过程中pH4.5‑5.0保持恒定,以此提高乳糖废水的转化率。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南大学,未经江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10125457.X/,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升降机组的控制系统和控制方法
- 下一篇:旋风洗涤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