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甘薯脱毒原原种薯的快速繁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143019.6 | 申请日: | 2015-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19164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6 |
发明(设计)人: | 王晶珊;纪瑞瑞;王鹏;孔祥远;孙世孟;隋炯明;乔利仙;郭宝太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H4/00 | 分类号: | A01H4/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力量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11504 | 代理人: | 宋林清 |
地址: | 266000 山东省青岛市城***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甘薯脱毒原原种薯的快速繁殖方法,将经茎尖培养获得的并检测无病毒的再生植株瓶苗,炼苗后栽植于塑料大棚中,并加防虫网。移栽最初2个周中午搭遮荫网。当脱毒苗长到40cm以上后,从其上剪切茎蔓,扦插于塑料大棚中进行快速繁殖,塑料大棚两头加防虫网,扦插苗长到40cm以上后可剪蔓扦插繁殖。栽植大田前,茎蔓可长到1m以上再剪,可节省塑料大棚用地。剪切塑料大棚中快繁的甘薯茎蔓,栽植于大田原原种繁殖地,长出分枝后,从其上剪蔓,在大田再繁殖,塑料大棚中也可以再剪蔓栽植大田,一直可栽植至7月下旬‑8月上旬。如此,每1棵脱毒试管苗可繁殖大量的茎蔓栽植大田原原种繁殖地,最终可获得大量脱毒原原种薯。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甘薯 脱毒 原种 快速 繁殖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甘薯脱毒原原种薯的快速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1)在体视解剖镜下剥取带有l‑2 个叶原基的茎尖,接种到添加0.1‑0.2mg/L NAA 和1.0‑2.0mg/L BAP 的诱导培养基上,诱导不定芽的分化,培养条件每日12‑14 小时光照,2000‑3000lx,培养温度为26‑28℃;(2)在诱导培养基上培养6 周后,当再生小苗长至3cm 以上时,从基部切下,转移至添加0.05‑0.1mg/L NAA 和0.5‑1.0mg/L BAP 的MS 培养基中得完整植株,培养条件为26‑28℃,每日13 小时光照,2000‑3000lx;(3)经利用ELISA 法对再生植株进行病毒检测,脱除病毒的脱毒苗采用茎蔓切段方法快速繁殖,将脱毒苗1‑2 个叶节为1 个切段,扦插入新的添加0.05‑0.1mg/L NAA 和0.5‑1.0mg/LBAP 的MS 培养基中,腋芽萌发,又会长成完整植株,如此繁殖速度以几何级数增长,可在培养瓶内大量繁殖脱毒苗,培养条件为26‑28℃,每日13 小时光照,2000‑3000lx;(4)继代培养1 个月的试管苗,打开瓶口驯化2‑3 天,将试管苗洗净培养基,分单株直接栽植于温室中,浇足水,其上加防虫网,预防昆虫传播病毒;(5)移栽最初2 个周中午搭遮荫网,因为脱毒苗在培养瓶中的生长环境湿度大,苗娇嫩,搭遮荫网防止太阳直晒,使其逐渐适应外部环境条件;(6)移栽3‑4 周后,撒施尿素,施肥量按每亩9~11 斤,随即浇水,促进幼苗生长;(7)当茎蔓长至40cm 以上,剪切茎蔓扦插于温室或塑料大棚中,进行脱毒苗的再繁殖,塑料大棚两头加防虫网,栽植株间距20~30cm,每次剪蔓后,撒施尿素,施肥量按每亩9~11 斤,随即浇水;(8)剪切温室或塑料大棚中繁殖的脱毒苗茎蔓,栽植于大田原原种繁殖地,行距60‑80cm,株距18‑25cm,原原种繁殖地选择三年以上没种过带毒甘薯的地块,并且远离普通甘薯种植地块500米以上,可利用麦茬地作为原原种繁殖地;(9)原原种繁殖地的脱毒苗长出分枝后,从其上剪蔓,栽植于大田原原种繁殖地再繁殖,行距60‑80cm,株距18‑25cm,7月以后,每3天剪一茬蔓,反复剪蔓繁殖,一直栽植到7月下旬‑8月上旬;(10)塑料大棚中繁殖的脱毒苗继续剪蔓栽植大田原原种繁殖地,也一直可栽植至7 月下旬‑8 月上旬;秋天第一次下霜前收获种薯,可获得大量脱毒原原种薯。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农业大学,未经青岛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10143019.6/,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