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火车道岔及火车道岔用钢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164370.3 | 申请日: | 2015-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94484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0 |
发明(设计)人: | 陈雨;杨其光;余霓;张先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攀钢集团成都钢钒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38/38 | 分类号: | C22C38/38;C22C38/34;C21D8/00 |
代理公司: | 四川省成都市天策商标专利事务所51213 | 代理人: | 罗韬 |
地址: | 610000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的一种火车道岔及火车道岔用钢的制造方法,属于钢铁冶金领域。本发明方法具体步骤为35CrMoSiMnVTiB火车道岔用钢锻造完成后直接热送装炉,炉冷至400℃~500℃后,保温3~4小时;对保温后的锻件进行加热,加热温度为950~990℃,保温6~8小时后炉冷;炉冷至620~660℃,保温10~12小时后空冷至锻件表面温度200~240℃;空冷后的锻件重新加热至860~900℃,保温6~8小时后空冷至室温。采用本发明对火车道岔用钢锻件进行锻后热处理后,钢中的偏析程度得到明显改善,晶粒细小均匀,能够充分保证最终热处理后火车道岔的使用性能。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火车 道岔 制造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火车道岔用钢的制造方法,所述方法的具体步骤包括:冶炼工序,形成钢坯的化学成分按重量百分比计为C:0.33~0.37%;Si:1.6%~2.0%;Mn:1.5~2.0%;P:≤0.02%;S:≤0.015%;Cr:1.1~1.3%;V:0.15~0.35%;Mo:0.15~0.45%;Ti:0.03~0.08%;B:0.0015~0.004%,余量为Fe;锻造及热处理工序包括:将钢坯第一次加热——钢坯锻造完成后直接热送装炉——随炉第一次冷却——第一次保温——第二次加热——第二次保温——第二次冷却——第三次保温——第三次冷却——第三次加热——第四次保温——空冷至室温,所述随炉第一次冷却到温度为400℃~500℃,第一次保温时间为3~4小时;第二次加热到温度为950~990℃,第二次保温时间为6~8小时;第二次冷却到温度为620~660℃,第三次保温时间为10~12小时;第三次冷却至锻件表面温度为200~240℃,第三次加热到温度为860~900℃,第四次保温时间为2~4小时。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攀钢集团成都钢钒有限公司,未经攀钢集团成都钢钒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10164370.3/,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